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城湿地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灰鹤、白琵鹭等珍稀越冬水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是不同生物界区鸟类之间连接的重要枢纽,是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每年有近百万只水禽在保护区越冬。保护区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评估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多样化生境及其对越冬水鸟生境利用的影响,为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规划多样化生境以承载更多种类的越冬水鸟提供合理的建议与对策。基于此,本文利用GF-2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结合保护区核心区湿地景观类型及其生境类型划分,对越冬水鸟生境多样性与生境利用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多样化生境基础上,利用越冬水鸟调查数据评估越冬水鸟栖息地利用特征和规律,为缓解越冬水鸟生存压力提供有效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GF-2影像分类结果表明,核心区主要植被类型由海到陆分别为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三种植被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显示出研究区湿地植被横向演替规律。其中芦苇植被类型占核心区总面积的38.61%,其次是米草和碱蓬植被类型,水源占总面积的23.12%。(2)研究区生境类型多样性较高,研究基于水深因子、植物覆盖度因子、食物因子和景观类型因子进行生境综合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境类型有16类,其中3类是水体区域生境类型、1类为阔叶林生境类型、其余12类是碱蓬、芦苇、米草植被区域生境类型。(3)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越冬鸟类多样性较高。2016-2017年冬季,调查越冬水鸟共有5目8科2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是丹顶鹤和东方白鹳。对于所调查的物种数量,最多的是雁形目(其中鸭类占优势地位),占总数的50%;其次是鹳形目,占26.92%。对于种群数量,雁形目(鸭类)依然占绝对优势,占总数的68.82%;其次是鹤类,占总数的17.33%,如每年大约有丹顶鹤400只丹顶鹤在核心区越冬。(4)生境多样性是维持鸟类多样性的基础和保障。越冬水鸟的生境选择的趋向性不同,导致不同种类越冬水鸟对生境的利用也存在差异。所调查的越冬水鸟均避开护花米草生境,其中鹳类、鹃类、雁鸭类以及鸬鹚类越冬水鸟所利用的生境类型单一,主要分布在开阔水域的内部区域;鹤类越冬水鸟所利用的生境多样性最高,主要分布在低覆被碱蓬与低覆被芦苇生境斑块内部区域,其中较低覆被碱蓬的斑块破碎度最低、斑块形状最简单,是鹤类的优势生境类型。核心区水体分布区承载的雁鸭类(鸭类)远高于其他游禽以及鹳类和鹮类等涉禽,植物分布区中低覆被碱蓬所承载的鹤类越冬最高;食物、水等因子是越冬过程中生境利用的有利因子,生境面积、高覆被植物是限制因子。(5)越冬水鸟生境的面积与生境因子质量是承载越冬水鸟种群数量以及物种数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保护越冬水鸟种群就必须要加强保护越冬水鸟的优势生境的现存面积,提高生境质量。目前核心区要在保护鹤类、鹳类、鹮类越冬水鸟现存的适宜生境基础上营造更多适宜的生境,选择性的恢复潜在生境斑块,缓解水鸟在越冬过程中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