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与汇率分别代表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对这两个经济变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其中最重要的研究理论就是“汇率传递”理论,即研究汇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汇率变动会引起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动,进而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但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人民币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即人民币汇率传递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改革以来,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大幅升值。据经典的贸易收支调节理论,人民币的持续大幅升值势必引起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抑制出口鼓励进口,通过支出转换效应调节贸易收支,解决中国经济长期的外部不平衡现象。但事实与经典理论是相悖的,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但同时我国的贸易顺差从2004年的319.8亿美元激增至1018.8亿美元,并以2005年为转折点,进入千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高速增长阶段。经典贸易收支理论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调节相悖”的现象,必须寻找新的解释角度。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理论,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的传导途径,归纳了汇率传递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出口厂商在面临汇率波动时的定价行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构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模型。实证方面。本文采用单方程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VAR脉冲响应分析两种动态方法,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总指数的动态传递效应,从而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存在不完全传递现象,出口商品价格只是部分反应了汇率成本的变动。同时针对不同行业汇率传递研究将采用HS行业分类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分析,更为细致的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初级产品行业的汇率传递程度低于工业制成品行业,工业制成品行业的汇率传递程度低于高技术产品行业。据此对我国出现不完全传递的原因进行探析,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厂商定价能力弱,对主要目标市场依存度高,美元为主要计价货币等方面来解释。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合理的政策建议:我国的汇率和贸易收支政策短期内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尽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人民币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二是我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应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进出口商的议价能力。第三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