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在地形地貌还是风土人情上都具有复杂性、多元性,这也衍生出了不同的乡土知识和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体现的是一方一土所特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有其鲜明的独特性,是地方长期的历史积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而进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知识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四川地区乡土文化为背景,以H小学为行动研究场景,考察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知识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穹隆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并据此展开相关实践活动。首先,本研究对文化、知识、课堂、课程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和界定,梳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知识融入小学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这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之处,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得到了相关启示。同时,本研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知识融入小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中乡土知识融入小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其次,本研究主要围绕四川内江地区乡土文化展开,主要运用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考察四川内江威远县H小学将婆城文化融入课程的现实情况。同时,本研究以H小学为行动研究的研究场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在对乡土文化融入校园课程方面已经探索出了编写关于乡土文化的校本教材、创设特色教学环境等方式,但是也出现了乡土知识融入的内容形式单一、家社教育缺位等问题,同时受政策、乡土文化现状、学校内部自身、家社教育等影响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土知识融入校本课程。再次,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中乡土知识融入小学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乡土知识融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此次研究实践,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合作者等相关人士在各方面均有所提高和进步。最后,本研究总结了研究结果,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有关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的教育意义,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