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的互动模式变迁——基于十九世纪末以来两个典型抗争事件的分析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众抗争行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从政治的角度解释民众抗争行动,分析国家与抗争行动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探究国家在塑造抗争行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抗争行动反过来又是如何塑造国家的。具体来讲,本文将从政府与抗争者互动这一特定角度梳理美国历史上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的发展轨迹,探究美国抗争互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对19世纪末以来的两个代表性民众抗争事件的比较,以分析美国警察处置模式的特点及其历史变迁。  文章分为四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文章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从总体上概述与分析美国历史上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互动模式的变迁状况,并为后文的抗争事件以及美国警察处置模式演变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第三部分集中分析政府回应的一个具体方面,即警察处置模式的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在这一部分,先对两个代表性民众抗争事件中抗争者与警察的互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然后再结合案例,比较分析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警察处置模式的具体特征。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结论,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包括对未来深入研究的展望。  研究发现,美国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互动模式的演变特点是:从抗争方来看,抗争行动从对抗性的、暴力的、激烈的非常态政治行动向谈判性的、节制的、温和的常态政治行动转变;从政府方来看,政府对抗争行动的回应朝着更具吸纳性、包容性和选择性的趋势发展;从抗争方与政府方的互动来看,两者的互动关系从封闭的对抗型走向开放的合作型。可以看出,抗争行动与政府回应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两者就是在这种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塑造对方。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互动变迁还受到政治文化传统、国内外环境变化、第三方态度与行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的警察处置模式则是从“武力镇压”模式走向了“协商管理”模式。
其他文献
我国《继承法》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以来,适用了将近三十个年头,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承法》的框架非常明了,主要有五章(总则、法定继承、遗嘱继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奋斗的目标。而农民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同时还扮演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体角色,还是农村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在农业现代
信息公开对提高公益基金会的公信力、持续的发展能力与治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益基金会具有的公共性要求其必须通过高效的信息公开以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信息公开是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时常会遭遇不同形式的风险侵袭。自1998年特大洪灾以来,汶川“5.12”特大地震、2010年西部百年一遇的旱灾、玉树“4.14”特大地震以及2013年东北特大水灾等
<正>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指导
政治文化是人们理解现实政治生活的重要维度,政治文化理论则是研究政治系统及其运行的有效工具。对中国农民政治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社会规范,其与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习惯的性质截然不同,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习惯属于一般社会规范,而公序良俗原则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对于某些能够由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