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祖时期(1724-1776年在位)是朝鲜王朝的中兴时期,英祖注重对礼制的再编,尤其是对五礼中的凶礼尤为重视。他组织编纂了《国朝续五礼仪》和《国朝丧礼补编》,这两本仪礼书以《国朝五礼仪》为基础,以中国"三代古礼"的精神为中心,总结历代国王的国葬程序,制定出符合时宜的国葬仪礼,使朝鲜王朝的凶礼最终确立起来。英祖国葬按照《国朝丧礼补编》进行,其中的仪礼变化也非常明显。一方面体现在新增仪礼"复后奠"的实施以及对"朝祖仪"的论议,这两项仪礼程序的制定以古礼为依据,与当时的政治思想状况相结合,他们的补入完善了国葬程序,表达了儒家"孝"的思想,展现了古礼中所体现的丧礼精神。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变礼"的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是梓宫和祗送衹迎相关的变礼,具体表现在对梓宫加漆次数、梓宫上字书写仪、梓宫结裹仪的规定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明确了国王在衹送祗迎仪礼时的场所。之前的仪礼书没有对这些"变礼"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前几次国王葬礼中程序各不相同,因此对其进行了整理,使其作为固定的仪礼确立起来。英祖国葬中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是朝鲜王朝礼学的发展。朝鲜王朝通过前中期对性理学的接受和对《朱子家礼》的研究,朝鲜王朝的礼学不仅继承了中华的礼学思想,同时结合朝鲜王朝自身条件,实现了中国礼学的朝鲜化;另一方面是英正祖强化王权的需要。英、正祖时期实施荡平策,强调以王权为中心,国王对国家大事有着绝对的决定权,这也体现在对仪礼的制定和实施上。国王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国王国葬紧密相连,正祖(1776-1800年在位)借助英祖国葬来证明自身继承王位的正当性,从而强化王权。英祖的国葬是朝鲜王朝凶礼确立新的制度后实施的第一个国王国葬,成为了一个定制,为之后的国王国葬提供了参考。仪礼变化推动了朝鲜礼学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强化了王权、稳定了政局,同时由上及下,有利于教化百姓,从而稳定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