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sICAM-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探讨高通量透析对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1.选取2012.10-2013.4在本院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MHD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分为常规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实验观察时间3个月。 2.检测实验开始透前及在实验结束时透前、透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实验开始及结束时KT/V。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两组间及实验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CRP实验结束时透前均较实验开始时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RP实验结束时透后均较透前降低,HFHD组透前透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HD组无统计学意义,CRP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2.两组TNFα实验结束时透前均较实验开始时有下降,HFHD组有统计学意义,而HD组无统计学意义,HFHD组实验结束时透后较透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而HD组则透后较透前升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3.HFHD组β2MG实验结束时透前较实验开始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透后较透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而HD组β2MG实验结束时透前较实验开始时升高,实验结束透后透前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实验开始时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透前、透后有统计学意义; 4.HFHD组sICAM实验结束时透前较实验开始时下降,实验结束时透后较透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HD组sICAM实验结束时透前较实验开始时升高,实验结束时透后较透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只有实验结束时透后有统计学意义。 5.HFHD组血白蛋白实验结束时较前升高,而HD组血白蛋白实验结束时较前降低,两组患者实验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普通透析相比,采用高通量透析,sICAM-1及炎症因子(如TNF-α)浓度可降低,但血白蛋白水平两组变化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