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形态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的减肥机理,以及在减重的同时对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为67.45〒9.00g,采用数字列表法选取10只饲以普通饲料为正常组,其他大鼠作为造模组饲以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12周后选体质量超过正常组20%的营养性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特定经穴针刺组、非经穴针刺组,每组8只。需针刺治疗的大鼠用自制大鼠固定器固定,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施针。经穴针刺组取后三里、中脘、天枢、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关元,非经穴针刺组:取后三里、中脘、天枢、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关元旁开1寸非经非穴处进行针刺,均行捻转补法1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臵于固定器上30 min,不予干预。治疗周期为30d;治疗期间各组均饲以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长、体量、Lee’s指数。治疗结束后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称量大鼠体重,麻醉条件下开腹,取腹主动脉血、离心,-20℃保存,检测大鼠血清TC、TG。剥离大鼠肾周和附睾脂肪,分别称取质量后投入多聚甲醛充分浸泡,后移至-80℃冰箱保存,待行HE染色脂肪细胞形态观察。  结果:1.经穴针刺组大鼠体重与 Lee’s指数较显著降低(p<0.05),经穴针刺组治疗后体重与 Lee’s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经穴针刺组与模型组、非经穴针刺组比较,肥胖大鼠TC、TG、LDL-C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3.与模型组比较,经穴针刺组肾周、附睾脂肪湿重均明显减少(p<0.01,p<0.05),脂肪系数无显著差异。4.特定经穴针刺组脂肪细胞数目、平均直径、切面面积及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非经穴针刺组(p<0.01)。5.形态学观察:经穴针刺组大鼠棕色脂肪血管周围的白色脂肪减少,白色脂肪细胞的体积缩小,胞体塌陷。  结论:1.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能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体重、Lee’s指数、肾周和附睾脂肪湿重、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改善肾周脂肪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异常。2.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在减重的同时,能通过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从而改善异常脂质代谢。
其他文献
作为图像符号修辞性意义生产的现代实践,图像符号的表意阈限决定了多元符号结构共享与意义互动的叙事逻辑,由其形构的互文实践构成图像修辞现代图式的第一层级;由传统辞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