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国内出现了微视频相关概念。微视频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关注。然而,微视频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如赛课功利性的问题、微视频教学与教师教学主导关系的矛盾、微视频制作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以上问题制约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甚至影响一线教师对微视频资源的开发意愿。2019年6月,抖音短视频平台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发布《成长的百科全书——短视频社交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教育类内容短视频一词,更出现了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的教育类内容短视频。该类视频受众较广,视频所占内存较少,内容易于传播,制作难度相对微视频有所降低。由于一线的课堂教学缺少一套对应的评价指标,且目前的教育类内容短视频并非完全面向课堂教学。因此,本研究首先从教育类内容短视频中筛选出适合课堂的教学短视频,并进行内容分析。然后结合2017版《通用技术》课标,以微视频和科普微视频评价指标为参考,制定评价指标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完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其目的是通过相关指标指导筛选适合课堂的教学短视频,或者指导开发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短视频,并合理应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中。由于《通用技术》内容贴近生活,科普特点明显,且与当前的教育类内容短视频的内容特点相似。在研究与运用阶段,选取《通用技术》为例,在广东省东莞市S中学中进行应用,运用本研究的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整体评价,并通过问卷形式收集各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应用结果表明,教学短视频在课堂教学中能满足教学需求,并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难度。教学短视频能发挥视听信息、视频内容的特点,能较好辅助教师教学。最后,结合应用结果,从储备和开发教学短视频的角度提出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