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分析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避孕节育服务需求现状,以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殖健康水平,为后续有效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全面、详细的资料及有利理论依据。2.通过开展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总结改进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新方法并综合评其效果,为探讨行动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实践积累,也为下一阶段探索建成适合中国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服务指标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Google等搜索网络收集资料,查阅大量关于生殖健康、行动研究理论知识,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五所高校的15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其避孕节育服务需求及利用等情况的现况调查研究。干预实践前后对2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评价行动研究干预实践的效果。3.行动研究法在Kurt?Lewin提出的循环模式行动研究理论基础上,加入护理研究专家Waterman的研究,将行动研究程序分为确立研究问题、计划、资料收集与分析、行动和评价五个方面,并在行动研究中严格遵守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模式,注意行动中的资料收集和行动总结,最终用质性和量性的方法全面评价行动研究干预效果,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以方便下一步干预计划的实施。4.焦点团体访谈法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活动结束后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以评价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效果。本研究运用焦点团体访谈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8名参与者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1.大学生生殖健康问卷现况调查(1)一般情况调查本调查研究共有1600名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538份,有效率为96%。男生601名(占39.01%),女生937名(占60.99%)。年龄20~22岁的有715名(占46.5%),23~25岁的有681名(占44.3%),25岁以上的有142名(占9.2%)。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有521名(占34%),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有1017名(占66%)。(2)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低的题目主要是避孕药的副作用(372人,占24.19%)、男性内生殖器官(394人,占25.62%)和月经的特点(571人,占37.13%)。其中月经的特点和避孕药的副作用两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情况98.83%(1520人)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了解性知识,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和反对“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为”,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3%(1358人)和76.79%(1181人)。认为“贞操”对男女都很重要的仅占10.53%(162人)而且P>0.0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占27.57%(424人)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性别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及避孕工具使用情况1538名在校大学生中承认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有214名(占13.91%),男生有137名(占8.9%),女生77名(占5.00%)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行为发生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有80名(占37.38%),其中男生有43名(占31.39%),女生有37名(占48.05%),有27名(占12.62%)学生选择使用避孕套,男生有15名(占10.95%),女生有12名(占15.58%)。2.行动研究干预实践结果(1)干预对象一般情况218名调查对象中男生98名(占44.95%),女生120名(占55.05%)。年龄20-22岁的有123名(占56.42%),23~25岁的有73名(占33.50%),25岁以上的有22名(占10.9%)。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有87名(占39.91%),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有129名(占59.17%)。当前有恋人的有113名(占51.83%),没有恋人的有105名(占48.17%)。(2)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避孕药的副作用一题干预之前回答正确率仅39.45%(86人),干预实践活动后正确率明显提高达到了70.64%(154人)且P<0.05。适合高校大学生的避孕方法一题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实践活动前的30.73%(67人)提高到了干预实践活动后的62.39%(136人)。(3)干预前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认知情况比较干预前仅有20.64%(45人)的在校大学生反对这一行为,干预后在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行为反对率明显提升达到68.35%(149人)且P<0.05;反对“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反对率由干预实践活动前的31.19%(68人)提升至77.52%(169人)且P<0.05。(4)干预前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及避孕工具使用情况比较218名在校大学生中,干预前后承认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有24名(占11.01%),干预前有19名(占8.72%),干预后有5名(占2.29%)且P<0.05。干预前婚前性行为发生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有17名(占7.80%),干预后有5名(占2.29%),P<0.05。在发生性行为使用过的避孕措施方面,干预前仅有14名(占6.42%)学生选择使用避孕套,干预后承认发生性行为的5名学生均使用了避孕套为避孕工具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干预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后大学生生殖健康态度明显有所改善,尤其对婚前性行为等敏感问题态度改观明显,行动研究干预实践活动达到理想效果。3.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发生性行为时避孕工具的使用率也有所提高且能够选择出正确的避孕方法。这一改变有利的证明了行动研究干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大学生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服务需求较大,社会学校方面还须进一步满足。另外,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评价较好,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殖健康干预实践活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