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两型社会”配套改革、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大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是中部崛起之关键,而城市群的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力。近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在对城市群、产业转移等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承接产业转移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法结合调研数据对湖南省“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熟度为Ⅳ级水平,说明城市群已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承接相应的产业。其次根据湖南省近几年利用内资情况选择广东、浙江、北京、福建、上海、江苏六省市为代表作为本文的产业转出地,利用静态、动态区域产业聚集指数确定这六省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计算结果显示上述六省市各行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业转移趋势。最后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对“3+5”城市群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3+5”城市群以及各城市具有相对优势的前十五种优势产业,根据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相关配套产业的原则,进一步对“3+5”城市群以及各城市可承接六省市的产业选择进行一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各城市均可从六省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中有不同的承接选择,但是城市群总体的承接选择并不等于各城市承接选择的简单加和。
其他文献
为加强人才培养,深入推进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发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pu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开展的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进行
高校专业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社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以及创新性等,通过社团的构建,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其导向作用,完
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结合TH研究院的实际,为其科技人才建立考评体系。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
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中出现的各个主体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存在模糊地带,对参与各方中权利、义务加以界定分析.首次提出应将家庭因素纳入到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
本研究运用1998-2015年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区域差异的水平和结构及可能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围绕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问题,利用泰尔指数方法,发现区域间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内LED企业正迎来新的市场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成为国内LED企业出口的新蓝海。业内专家提出,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政府可以适度补贴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工作问题,也从以前的分配制度改成了现在的自主择业.许多高校都会给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可就目前状况而言,大多数都只是一个空架
学位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和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亟需从“供给侧”的视角切入,重新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