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发展与环境损害相关性国际比较——来自21个代表性国家的证据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逐渐凸显,贸易自由化亦已大势所趋。2011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1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22.5%,中国亦成为全球第二的贸易大国。与此同时2011-2012年中国沙尘和雾霾天气频发,这一能被公众切身感受到的环境污染的负面效用引起了公民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关于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环境后果等诸多问题的结论会直接影响一国环境、贸易政策的制定,进而在多国动态博弈条件下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改变各国的贸易禀赋条件及相对比较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收入、贸易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论上解释了EKC曲线的存在性,而后在1990-2011年22年间,全球200多个国家,12类主要环境污染物,5项国际贸易指标及若干宏观经济数据等海量数据中挖掘出21个国家的相关数据作为代表,运用聚类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环境损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体系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分析,研究贸易对环境损害的影响程度、路径及现状,最后试图通过三效应分解法具体研究中国贸易增长的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以期在支撑理论结论的同时勾勒出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损害影响的概貌,为我国了解各国相关现状,制定环境和贸易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水平随收入水平以及贸易额的增长先恶化而后改善;(2)代表性国家贸易增长与环境损害间具有极高的联程度;(3)“恶化-顶端-改善”的倒U型路径成为贸易增长对环境损害影响的主要路径;(4)代表性国家中环境污染现状趋于好转的国家基本都为经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状况仍在加剧的多为发展中国家(5)中国贸易增长的规模效应引致较大程度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结构由有形资本积累转变成人力资本积累会在短期内使环境状况改善,长期的影响不显著,生产技术的进步会进一步改善环境现状,贸易对环境的总效应为负。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对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统计推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讨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权重矩阵为零对角元对称矩阵的情况下,参数REMLE(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的存在性和
经济的高速腾飞,生产力水平的大幅飞跃,一代又一代技术能力的迅速更新促进了一个又一个大型工业企业的诞生。不知不觉间,大型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早已与世界上各国经济的高速成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政策的逐步开放,全球经济已渐渐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率低下,在全球竞争的的市场环境下被无限放大,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