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高校应急管理是社会应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应急管理的有效延伸。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公共危机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加强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应急管理的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等特征,在客观上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快速、灵活、弹性和协作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仅仅依靠政府及学校党委、行政及职能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做到快速、灵活、高效和协调,还必须注重学校各类参与主体的相互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应对危机,形成1+1>2的整体协同效应。本文拟在系统学习阐述应急管理理论、协同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应急管理基础性问题阐述入手,分析应急管理的概念、过程、分类、分期;协同理论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公共治理理论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为后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应急管理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建立高校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从静态分析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协同主体的构成及其权责。第五章以重大安全类事故应急预案为例来应证上面提出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最后一章是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内部应急管理参与主体协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丰富完善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研究成果,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有效性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