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功率流分析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功率流分析与建模仿真研究与建模仿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使得节能减排成为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促使了节能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既具有传统内燃机汽车良好的动力性与续航里程,又具有电动汽车排放少、清洁等优势,因此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整车车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时解耦、工作模式更加丰富,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双行星排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结构的特殊性,当参数设计不合理时,系统也会因为内部存在的高功率循环而能量转化效率降低,无法充分发挥双行星排式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优势。据此,本文围绕一款采用双行星排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分析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功率流流动,并进行了整车部件选型、参数匹配以及整车的建模仿真研究。  首先,基于单排行星轮功率分流类型,对复合行星排分流机构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与?述。分析复合行星排机构优缺点,阐述由于功率循环的存在导致功率分流机构产生噪音、磨损、传动效率降低等故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双行星排功率分流机构为例,分析了各行星排参数大小、行星排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行星排参数与其他部件的关系对不同类型的分流机构功率循环的影响机理。  其次,根据离合器的结合状态及动力部件的参与情况,分析了双行星排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并判断每种工作模式的分流类型。采用杠杆模拟法对各个模式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建立各工作模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两个行星排传动比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工作模式中对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不同影响,因此确定了每个模式对避免产生功率循环的一般条件,为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结构参数的优化?供了理论指导。  随后,依照某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参数及性能指标要求,结合功率分流耦合机构避免产生功率循环的一般条件,确定两个行星排的传动比参数,并依据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驱动、混合驱动、纯发动机驱动几种驱动模式下动力性能指标基于在满足动力性的同时选择紧凑、轻便的部件等参数匹配基本要求,对该车进行了发动机、电池、电机等部件的选型和参数匹配研究。  最后,在CRUISE平台搭建了双行星排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基于发动机恒定工作点的能量管理策略模型,并对设计的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联合仿真:确定该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启动、爬坡、纯电动加速及纯电动续航里程这几方面都满足设计目标。当该车在 NEDC循环工况下行驶时,发动机固定在两个工作点,同时动力电池的SOC也能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验证设计的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微纳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光学和光电子器件生产技术及工艺的进步,集成化、易于批量生产的微型化光学陀螺成为了光学陀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研制较多的
自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业已有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系统研究物流业运行基本特征的时机初步成熟。开展物流业运行基本特征的研究可以弥补国内外学术界物流业运行发展特征理论滞
在我国沿海经济大开发背景下,区域大通道建设不断涌现,地基沉降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技术难题,对沿海区域性软土开展研究,了解掌握其工程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海陆
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因素,而沥青表面自由能是影响粘附性的内在原因,因此对其进行测试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此,本文将采用数字图
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起就受到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均成立了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机构。多门学科的技术在人工智能有所应用,因此,对人工智能
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机车交路不断延伸,驾驶员超劳现象非常严重。驾驶员疲劳驾驶已经成为造成全路机务行车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发出应用于列车的驾驶员智能疲劳
近年来水泥细度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问题,目前水泥的过细粉磨所带来的早期放热集中、后期强度无发展、耐久性下降等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深入研究引入粗颗粒水泥的长期强度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技术,它利用低相干光源相干涉的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光的背向反射信号,通
当前,EPON作为重要的接入网技术已得到运营商的规模部署。但是随着IPTV、HDTV、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高带宽业务发展,传统的EPON将无法满足未来用户100M~1G的带宽需求,作为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