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纳米MO2(M=Ti, Si)光解气相乙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ping3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催化材料作为催化剂能催化降解数千种有毒有害化合物,它条件温和、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环保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光催化材料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毒污染物逐渐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红外光谱技术是气固两相催化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原位条件下对固体表面结构的研究优势明显。考虑到这点,本文通过建立一套原位红外系统考察了气相污染物乙醇在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和非晶态二氧化硅表面的光分解反应。 一方面,采用水热化学反应的方法,将二氧化钛粉末(P25)和10M NaOH溶液混合在100℃下反应25.5h后,制备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管。接着,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制得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光催化降解乙醇的反应。研究表明:合适的预处理焙烧温度(500℃)可提升其光催化性能。适当降低乙醇的起始浓度,光催化效果会更为理想。催化剂的积碳与催化剂失活行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此外,研究还考察了影响光催化降解乙醇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 而另外一方面,因为二氧化钛已经被广泛研究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领域,故本文着重研究的对象为多相催化剂——二氧化硅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中的应用。特别地,利用红外光谱法考察了乙醇在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的光化学吸附和反应特性。研究清楚地发现,常温下乙醇可在二氧化硅表面发生光催化脱氢反应。同时,甲酰基物种的出现表明乙醇可能在二氧化硅表面经历了碳-碳键断裂的过程。而二氧化碳的出现则说明在二氧化硅表面可能存在由一氧化碳到二氧化碳的光氧化过程。在这一氧化过程中,三线态氧向单线态氧转化,而分子氧和间隙氧则实现了氧原子互换。 位于883cm-1和908cm-1处红外吸收峰可分别归属于NBOHC(非桥氧空穴中心)和POR(过氧空穴中心)。而NBOHC和FOR分别是脱氢和氧化反应的表面活性位。 本研究所建立的吸附-催化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了解多相催化基元过程和表面反应机理的有效手段,将成为环境友好催化剂研究与开发中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并表征丹皮酚固体分散体,绘制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并分析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丹皮酚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采用电镜扫
本文以CaTiO3和La2O3为基质,选用不同方法和原料,制备了两种稀土镨掺杂荧光材料。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RD、SEM、红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等手段对材料进行测试,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常见的恶性肿瘤,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CTCs的检测方法种类繁多,但方法学差异带来的异质性问题却
针对当前逐步建立和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及政策风险,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双方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延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并探讨Caveolin-1/eNOS/NO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UVECs复制性衰老模型,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衰老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稀土资源来治理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研制高效稀土催化剂显得十分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物性与催化活性的关系,探索提高
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探讨塑料产业省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空间演化,尝试刻画“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不同省域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出现塑料
传统工艺兼具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具有实用、审美、理性的品格,是人性的、个性的、能动的和永恒的。传统工艺是技术史领域的重要内容,工艺美术只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在传统
随着国家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法律、法规的出台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国库集中支出财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小鼠非小细胞肺癌Lewis细胞(LLC)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长时程动态监测法观察人参皂苷R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