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反腐倡廉举措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腐败问题为历代君主所重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基于特定的个人动因和客观动因,让朱元璋形成极度仇视官员的心理,使得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的君王,其反腐倡廉建设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影响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面对明初百废待兴、政局不稳的状况,为强化皇权,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的基础上极力主张“严刑治贪”,为此其采取了重刑治贪与廉政教育并重的反腐倡廉举措。第一,健全反腐法律体系。如颁布了《大明律》和《明大语》,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提供立法支持。第二,严格官吏考核机制。以廉洁作为官吏考核的核心指标来决定官吏的升迁。第三,强化责任追究机制。通过深挖深查的案件追究机制,将腐败利益链连根拔起,有效的打击腐败。第四,完善特色监督机制。官方监察与民众监督并存的极具明代特点的监督机制。第五,营造良好廉政氛围。通过表彰廉吏等方式,形成健康向上的官场新风气。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完备的反腐倡廉举措,这些举措对明初的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遏制了官场不良风气。通过惩治与防范相配合的反腐倡廉举措,在重典打击贪腐官员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官员的廉政意识,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官场新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清明了政治,达到了打击官吏贪腐犯罪的政治效果。第二,恢复了良好社会秩序。通过以“严刑惩贪”为指导的反腐法制思想,迅速有效地打击了一批猖狂的贪官污吏,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剥削,为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有效恢复和发展,百姓可以过上稳定殷实的生活,从而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恢复了社会秩序。基于传统社会的“人治”体制,朱元璋所推行的反腐倡廉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具有其固有的弊端。第一,造成官员行政效率的低下。针对贪腐犯罪,朱元璋常常法外用刑,任意扩大贪贿犯罪打击面,造成官员极端的不安,遇事推诿,严重削弱了官员行政的积极性。第二,导致社会的封闭和动荡。在传统社会,反腐倡廉举措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君主的意志,朱元璋以反腐名义,设置特务组织来监控官员,而特务组织除皇帝之外不受任何力量的支配,可以为所欲为,陷害忠良,最终形成人人自危的社会风气。第三,未能从根本上铲除贪腐现象滋生的土壤。虽然朱元璋的反腐倡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但受传统社会政治体制的影响,这些措施只是暂时遏制了官场的不良风气,却未能铲除滋生腐败的根源。朱元璋反腐倡廉举措弊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对重刑主义的过度推崇以及传统君主政体制约等。从朱元璋反腐倡廉举措的利弊得失中,吸取教训经验,如应坚持法治反腐,完善监督体系等,以更好适应当今我国反腐斗争新形势的需要。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思想,由来已久,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
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学的动机;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最后要在
期刊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从公民当中选任出陪审员,参与到法院的审判过程中,行使参审权的一种制度;它是一项体现司法民主、提高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了庭前会议制度。然而,该项制度在审查内容、程序运作和结论的约束力方面都缺乏详细规范。因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已实施三年有余,但司法
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法律化,民事司法确认程序标志着诉讼与非讼对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事司法确认程序通过赋予人民调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