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hematic Study on Arthur Clarke's Science Fiction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也是科幻文学界与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海因莱因齐名的科幻三巨头之一。克拉克的小说被称为“硬科幻”,因其作品在继承了早期科幻文学瑰丽和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科学和技术细节极为重视,得益于克拉克本人扎实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他的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对后世科学技术某一方面的预言性描述,而且许多已被后来的时代证明所言非虚。然而,虽然是一个执着于技术细节的硬科幻作家,克拉克的小说与科幻文学早期那种对科学和人的自主性充斥着盲目乐观主义的“科幻浪漫曲”却有着根本区别。他一方面高度认同和肯定科学对人类文明向更成熟阶段前进的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科学所代表的工具理性和人类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保持着警觉,进行着反思,考虑到克拉克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5,60年代的作家,这种思想可以说是前瞻性的。在相关研究方面,科幻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学,不论在西方还是国内长期都处于作品多但理论架构缺失的状态。相比较而言西方科幻的理论研究又远比国内成熟,多年来已有大量学术专著问世,但专门针对阿瑟·克拉克的研究仍显得零散化.缺乏完整的体系。国内科幻界在这一方面更是几乎为零。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克拉克的代表作品进行主题分析,而这种分析主要是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两方面着手,发掘阿瑟·克拉克科幻小说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方面的特点和倾向,同时证明克拉克在现代向后现代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文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科幻小说从发生到克拉克所处的“黄金时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科幻及克拉克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方法。第二章从主体性的概念入手,揭示克拉克小说中对人类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消解。第三章从宗教和神话角度,论述克拉克对宗教的怀疑态度,以及他通过后现代戏仿等方式重新诠释乃至解构宗教,从而印证其对宗教怀疑态度的合理性。第四章以乌托邦主义为中心,论述克拉克科幻小说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其他文献
《莫娜在希望之乡》是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品。自出版以来,小说对美国少数族裔与众不同的身份定位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研究者运用后殖民主义研究小说中美国少
《旅行青蛙》是最近非常受欢迎的一款游戏,游戏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它特别喜欢出门旅行,还喜欢在旅途中交朋友。  这天,我拿起手机,点击进入游戏,看到小青蛙的屋子空荡荡的。“呀!萌宝又去旅行了!”萌宝是我给小青蛙取的名字。我托着腮,等着萌宝给我寄来照片,等着院子里的三叶草成熟……  忽然,一顶超迷你的绿色帽子从窗户缝里飞了进来,紧接着,一双青蛙脚出现在窗台上。这……这只青蛙跟萌宝真像,不!简直一
期刊
传统的翻译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翻译活动看成静态的语言转换过程,是在封闭空间中进行的个人行为,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可以知道翻译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参与翻译过程
唐·德里罗在多部作品中展现了对生态危机的关注,也指出人类将自然当作附属品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出发,以《玩家》(1977),《白噪音》(1985)和《大都会》(2
记得那年寒假,我和妈妈因为没买到票,只好坐开学当天的高铁回广州。开学当天碰巧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同学们在学校开起了“元宵porty”,无法及时赶回学校的我,只能当一个“观众”啦。  一上高铁,我就拿起妈妈的手机,盯着我们班的微信群,盼着老师发照片。老师终于发照片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看舞狮表演呢!看着校长和老师们一脸陶醉、同学们兴奋到爆炸的样子,我恨不得赶紧飞回学校。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约10点半左
期刊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词汇项目和基本语法结构的人,外语学习是一个基于原有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母语知识、一般学习策略、或者是所有语言知识的规则)。   因此母语
我家的老铜瓢是我們一家几代人做饭用过的水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铜光闪闪,结实耐用。爸爸妈妈曾说,如果做饭不用它舀水,就会觉得做出的饭无味。  小的时候,我曾用它浇过花、做过游戏。一天,我与小朋友们玩过家家。我拿出它“做饭”,把它弄得脏兮兮的,结果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爷爷说,在爸爸小的时候老铜瓢还立过功呢!一天晚上,一个毛贼到我家偷东西,不小心把锅台上的老铜瓢碰掉在了地上。“咣当”一声,老铜瓢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