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中对两种掀瓣治疗近视准确性及预测性的对比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LASIK术中“干性”掀瓣法和“湿性”掀瓣法治疗近视的疗效及准确性,了解术者不同的操作流程对手术后的准确性及预测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LASIK术前的预测性。   [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66例(132眼),为了减少高度近视对术后预测性的影响,所有病例均为低于-7.00D的中低度近视患者,根据手术中掀瓣的方式分组如下:   A组,31例(62只眼),M2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后,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使用细头虹膜恢复器插入角膜瓣下,向上方掀开并使角膜瓣折叠(以下简称“干性”掀瓣法),然后作激光治疗;   B组,35例(70眼),M2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后,使用弯冲水针头边冲水边向上方掀开角膜瓣,待角膜瓣反折后,用纱块吸除角膜瓣周围及结膜囊内的液体,用吸血海绵将基底水份吸干(以下简称“湿性”掀瓣法),然后作激光治疗。   手术其他步骤二组完全相同。术后第一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正负等效球镜度比例,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中央3 mm曲率平均值(K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裸眼视力>1.0者在A、B两组分别占56只眼(90.3%)和55只眼(88.7%);62只眼(88.5%)和60只眼(85.7%)(P=0.83),裸眼视力>1.2者在A、B两组分别54只眼(87.1%)和53只眼(85.4%);61只眼(87.1%)和59只眼(84.3%)(P:0.7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干性”掀瓣法组与B组“湿性”掀瓣法组验光结果平均等值球镜(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MSE)屈光度在±0.50D范围内的例数和百分比分别为:52(83.8%)和50(80.6%);57(81.4%)和55(78.6%)。±1.00D范围内的例数和百分比分别为:58(93.5%)和56(90.3%);67(95.7%)和65(9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术后6个月A组正等效球镜度59只眼(95.1%),负等效球镜度3只眼(4.8%),B组相对应为41只眼(58.5%)和29只眼(41.4%)。12个月时A组正等效球镜度56只眼(90.3%),负等效球镜度6例只眼(9.6%),B组相对应为39只眼(55.7%)和31只眼(44.2%)。关于正、负等效球镜的百分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4、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干性”掀瓣法组与B组“湿性”掀瓣法组LA SIK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中央3 mm.曲率平均值(K值)(D,x±s)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二组无明显差别。   [结论]   1、LASIK术中手术者不同的操作流程导致手术后的准确性及预测性有差异性。   2、LASIK术中“干性”掀瓣法较“湿性”掀瓣法可致术后屈光度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白变蓝克隆形成实验对CRISPR/Cas9 AHI1基因编辑效率的应用与验证目的: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效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同sg RNA序列对CRISPR/Cas9系统基
目的: EphBs 受体及ephrinBs 配体存在于成年的大脑、脊髓及外周组织中,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及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已经证明脊髓水平ephrinBs/EphBs 信号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大鼠血管纹边缘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Marginal cells,MCs)和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
从互联网到移动网,应用的多样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但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攻击层面,“自由与安全”正在经历博弈。 From the Internet to the mobile network, th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IL-13与LTB4水平,观察COPD患者中IL-13与LTB4的变化,探讨IL-13、LTB4与COPD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