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部大空间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既保持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又满足了建筑物需要底部大空间的要求,有着比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明显的经济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学者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相关的成果。本文在已有地震动输入的研究之上对该类结构做了相应的研究:(1)在已有多维地震动输入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正了谱强度因子。(2)通过已有相关理论,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等效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软件Midas/Building对底部大空间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结构两个工程(工程一和工程二)在一维和多维地震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动力弹性和弹塑性对比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分析结果。(3)选取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波,分别对工程一和工程二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X、Y向的弹性时程分析,并与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一和工程二的各项结果参数相近,表明工程一的受力情况与工程二的相似。(4)在动力弹塑性分析中,分析了多维和一维地震作用下两个工程的框架铰和墙铰的屈服顺序,从结构构件屈服的顺序可知力的分配和传递路径,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5)经过分析得到,结构在一维和多维地震作用下,对于基本对称的结构,在弹性反应阶段,一维和多维的反应相差虽然不大,但到了弹塑性反应阶段这种差异就凸显出来,表明不能用一维地震分析来完全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