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大学如何开展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对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的起源、通识教育的发展、通识课程的设置、中国通识教育的传统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当下我国通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的层面进行阐述,由此看出,中国大学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通识教育的发展水平,推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之理想,转变通识教育理念,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改革专业设置、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注重隐性课程设置,切实落实好学分制,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注意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培养教师通识教育理念,向中国大学教育实施通识教育提供可行的、积极的建议。
其他文献
恰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翻》出版了。去年我曾带着韩丁的第一部书《翻身》到山西长治的张庄拜访王金红;今年再读他的第二部书《深翻》,更觉意蕴深远。《翻身》写的是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搞土改,分田地;《深翻》写的是触及到了每个中国农民心灵深处的合作化运动,道出了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和深层问题。看完这两本书,我对韩丁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用极其丰富、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再现了一个我从小生活在其中但并不真正了
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的复合过程,是文明元素的选择、创新、传播的价值旨趣,是主体的人有意识地改变人存在的社会环境、生存状态以及提升人自身价值的社会实践活
自20世纪30年代始,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起了一场残酷血腥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运动。这场战争最早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因此,最初的抵抗也由东北军民发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2008年我国高校陆续迎来以“90后”为代际特征的大学生以来,“90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绝对力量。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新媒体进入公众的视野。微博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交往传播平台,正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