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之中显得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在日常交际中频繁出现,而且不恰当的拒绝行为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因而能否恰当使用拒绝言语行为不仅关系到交际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交际双方的关系顺利与否。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红楼梦》中出现的拒绝言语行为为例,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一门交叉学科:文学语用学,即借助语用学理论研究文学语言,并通过文学语言深化语用学研究。本文采用文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出发,选取杨宪益及其夫人翻译的《红楼梦》文本,对小说中出现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说话者是否直接通过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意图,拒绝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本文从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两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中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红楼梦》文本中的拒绝言语行为,作者认为实现拒绝目的的言语行为形式有五种,分别为阐述型,指令型,承诺型,表达型和宣告型;在同一拒绝言语行为中,会出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拒绝形式并列的情况。另外,从本研究的小说文本中,作者共总结出11种拒绝策略,分别为批评、教育、建议、致谢、说明、玩笑、道歉、推迟、回避、借口和商量等。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从文学语用学领域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拓宽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拒绝言语行为的了解,掌握恰当的拒绝策略,从而顺利开展日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