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用近红外光谱法分别针对中药重楼及复方氯丙那林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做了相关研究。对于重楼皂苷分离过程的质量控制,本文将AB-8大孔吸附树脂与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控相结合,对整个除杂和分离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控。采用70%的乙醇进行等度洗脱,以近红外光谱判别变量为表征手段,将分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皂苷主要包含在前3个阶段,对应的24α-羟基偏诺皂苷、偏诺皂苷和薯蓣皂苷的分离效率分别为96.22%、92.90%和92.34%。本文认为用该分离方法具有实现重楼皂苷按中药一类新药的分离要求实现分离的可行性。近红外光谱也为药物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采用近红外光纤漫发射技术,以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复方氯丙那林胶囊的三种药效成分盐酸氯丙那林、盐酸溴己新和盐酸去氯羟嗪的快速同时测定方法。所建立的盐酸氯丙那林、盐酸溴己新和盐酸去氯羟嗪的定量分析多元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94和0.990,校正集的均方根残差分别为0.028、0.145和0.250,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55、0.120和0.210。由于该方法是在不经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的光纤快速同时分析,因此可用于复方氯丙那林的过程质量控制。本文第二部分就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和磁性纳米材料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以及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相关研究。采用巯基水相法合成CdTe量子点,即以CdCl2、Te粉、NaBH4和巯基乙酸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加热回流合成了一系列粒径不同的CdTe量子点。通过考察影响因素,能够稳定地得到荧光量子产率在40%左右的绿、黄、橙和红色荧光的高质量CdTe量子点。在此基础上,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合成了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70%),其光化学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均获得了显著地提高。此外,采用反相微乳法,本文初步制得了分散性和均一性较好的CdTe/SiO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其磁性能较好(比饱和磁化强度达70.970emu/g,剩磁和矫顽力分别仅为3.493emu/g和23.57Oe),粒径为15nm左右,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静置数月仍无分层现象。基于Fe3O4纳米粒子表面的富羟基特征,本文采用硅烷化方法对此粒子进行了表面氨基化修饰。经红外光谱表征,证实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已经被表面氨基化。分别用EDC交联法和戊二醛交联法制备了量子点—核酸探针(CdTe-P,CdTe/CdS-P1)和磁性纳米粒子—核酸探针(MNP-P2),并将这两种探针应用于核酸的定量检测与定性识别。基于探针CdTe-P,构建了发射波长540nm的CdTe量子点与溴化乙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建立了核酸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核酸目标链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188nM,其相关系数达0.997,最低定量限为25nM。以CdTe/CdS-P1为检测探针、MNP-P2为捕获探针构建了三明治型的核酸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识别与复合探针完全互补配对的目标链以及与目标链存在一个碱基差异的错配链寡核苷酸,有望应用于临床医学上存在基因突变的疾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