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视野下的贵州沙子镇城镇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及小城镇战略的有序推进,西南地区小城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僻及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了粗放式发展大行其道,只有量的扩展而缺乏了质的积累。而僻处西南的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因此,其山地小城镇建设有着特殊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贵州黔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空间的现状,梳理了山地小城镇的乡土文脉,探求了其乡土文化传承与城镇空间发展的有机联系,提出了有自身地域特色和风貌特征的山地小镇发展之路,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空间发展提供策略和导则指引。本文通过沙子镇城镇空间设计为引子,从乡土文化与空间的关联性角度入手,尝试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空间进行有机融合,来挖掘城镇空间的文化内涵,从而凸显城镇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以沙子镇为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施操作,为贵州黔西南山地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样本。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为提出研究问题部分,即第一章指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研究发展动态,明确了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了研究框架与特色。第二部分为分析研究问题,即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二章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解读,指出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价值。第三章是研究对象的调研分析,通过文献调查、采访口述、资料收集、现场勘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沙子镇的社会发展进行调研,总结了其在产业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建设、居民认知以及乡土文化现状,并梳理出沙子镇城镇空间的演化特征、乡土文化背景下城镇空间存在的困难和发展的特点。第四章则是通过探索乡土文化与空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影响,引入了乡土文化空间的概念,从而指出了乡土文化与城镇空间的关联性。第三部分为提出策略部分,即第五章,是本文的重要内容。第五章节从注重演化逻辑、保护文化生态环境的原真性与结构稳定性、建立耦合关联方法及拓展乡土文化意象四方面,提出了乡土文化视野下的城镇空间设计策略,是本论文的核心。第四部分为应用实践部分,即第六章。该章节选取了沙子镇安置房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沙子镇文化广场设计及商业街风貌整治、三合村民居新农村改造等工程案例进行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第五部分是全文的一个总结,即第七章。将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提出,并对针对论文在研究过程和结论中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出了说明。
其他文献
对地域性的关注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面貌的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步缺失。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类型学在对城市地域特
  F·D·罗斯福总统纪念园设计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境设计实例,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风景园林师主持设计的总统纪念性空间设计作品,在美国风景园林
与平原城市不同,山地城市空间因为山地地形地物的介入,让城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伴随着更多城市空间问题的出现,这些空间问题最主要的体现是空间的狭小、不规整以及空间的
窗从它的产生到发展以及现状无不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整个社会的物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人民对地球及其环境的不间断的物质索
本文首先明确研究模式,即抽象图示结合文字性描述。通过这样的研究模式对建筑空间序列的构成要素:空间、运动、感知、时间,进行内涵、图式方面的探讨,并对各要素进行分类。再以要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日益紧迫,节能降耗成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建筑的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节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进行建
统筹城乡建设背景下,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当前农村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公共活动日益减少。另一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不得不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这迫使人们对消费型社会模式进行反思。 在这种背景下,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
明长城九边十一镇所辖防区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及长城沿线的大量军事防御工事,而宛若长龙的边墙内,卫所、关隘棋布,堡寨、墩台林立,众多军事据点在广大长城沿边区域亦形成独特人文地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质量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户外公共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热环境是提升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