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日趋成熟和规范,然而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精读课课堂上,学生自我感知进步不快,出现平台期,教材内容不贴合学习者需求,大大超出其语言水平,并且实践性不足,以上这些现象可能会对学习者的动机产生不良影响。汉语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持久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既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为了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汉语精读课学习动机,本文旨在寻求符合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的教学,从而改善汉语精读课的学习。本文基于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对话访谈作为研究和数据资料的收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教材满意度、课堂焦虑情况、ARCS四项动机以及对精读课教学的建议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探究中高级阶段汉语精读课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将数据分析结果与ARCS动机模型的各项动机策略相结合,从而对精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进行教学优化,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理解、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期填补该模型在目的语环境中指导汉语精读课教学的空缺。在本次研究中,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精读课学习现状和动机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汉语精读课动机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四要素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相关>注意>满足>自信,相关维度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将学习与个人需要、目标、对未来的追求相联系,自信要素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在精读课上学好汉语缺乏一定的自信。第三,注意维度中,学生对汉语精读课的兴趣的得分低于自身努力或意志的得分,学生较为努力用功,但兴趣还有待提高;相关维度中,目的指向得分高于过程指向得分,说明学生将汉语学习与目标的联系多于与过程的联系;自信维度中,成功源于努力的得分高于成功源于能力的得分,学生们认为在精读课上学好汉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的努力而非能力;满足维度中,外在满足的得分高于内在满足的得分,说明学生在评价方面重视外在的表扬奖励胜于内在学好汉语的满足和愉悦。第四,汉语精读课教材的话题内容不太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汉语水平,中高级阶段精读课教学材料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教师的教学有待不断改进,以提升学生精读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根据这些特点,本研究以ARCS动机理论模型为依据,提出了一些具体可供参考的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希望能对教师在改善汉语精读课教学及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方面有所帮助,具体教学建议有: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设置疑问和悬念以及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的呈现阶段通过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满足学习需求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材料建立相关性;在学习者的参与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恰当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评价与反馈阶段通过内部强化与外部奖励相结合以及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来帮助学生获得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