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的差异性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在子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颈对照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IL-17的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p-Stat3),分析IL-17的差异性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1)选择子宫颈病例316例,其中子宫颈对照组织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一级(CIN1)6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CIN2)3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CIN3)8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91例。以上病例均为石蜡包埋组织;(2)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各组中IL-17表达及磷酸化p-Stat3的染色情况;(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IL-17表达及Stat3活化程度在这些病变组织中的相关性。  结果:1.IL-17的表达在子宫颈对照组织、CIN1、CIN2、CIN3、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五组间逐渐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2,P<0.001);IL-17的表达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7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p-Stat3的表达在子宫颈对照组织、CIN1、CIN2、CIN3、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五组间逐渐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P<0.001);p-Stat3的活化程度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且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tat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活化程度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在子宫颈对照组织、CIN1、CIN2、CIN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IL-17的表达和p-Stat3的活化程度是一致的(κ=0.495,P<0.001)。  结论:1.IL-17的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颈对照组织、CIN1、CIN2、CIN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依次逐渐升高,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癌变过程。2.类似,活化的p-Stat3也在子宫颈对照组织、CIN1、CIN2、CIN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依次逐渐升高,提示p-Stat3也可能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癌变过程。3.IL-17的表达水平与Stat3的活化程度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组织中呈现正相关,提示IL-17和Stat3信号通路可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宫颈癌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和链球菌蛋白G(streptococcal protein G, SpG)是研究最多的细菌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Ig)-binding 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