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探讨了汉代骚体赋的溯源、概念、体制特征、发展衍变等等诸多问题,尝试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本论文首先追溯了骚体赋发展的源流,将汉代骚体赋的文体渊源上溯到楚国时期的民歌与巫歌,而非所谓“后世之文,起源多出于诗教”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从史学角度出发,依据汉代的时代背景及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交替变化特点,对汉代的骚体创作进行分期研究,整体上把握骚体文学演变发展的规律及特点,重新界定骚体赋的概念。此外,本论文还专门对汉代骚体赋的体制特征作了深入地探索,将其体式特征归纳为三方面:“兮”字句式的使用,乱辞的运用,直陈与通篇押韵。最后,通过对五个时期即“君臣俱欲无为”:黄老道家思想为主背景下的西汉初期、“儒家为主,糅合道、法、阴阳五行”:建立新儒学体系背景下的西汉中期、“儒道互绌”:儒家正统重建与道家异端思想滋生背景下的西汉末期、“儒学思想经学化”:儒学经学化背景下的东汉早期及“儒学崩毁、道家个性意识抬头”:儒道思想变异背景下的东汉晚期,最具代表性或最新型题材的骚赋作品,依照历代汉赋评注,重新作了详细地评析,总结出汉代骚体赋发展衍变的规律及特点。 总之,本论文通过探讨汉代骚体赋的溯源、概念体制特征、发展衍变等诸多问题,试图总结出汉代五个时期骚体赋发展衍变的规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