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剧庐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合肥市庐江县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为研究对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理论框架下,以实地考察结果为基础,介绍并分析庐江县庐剧的发展概况,并对庐江县庐剧的传承与创新做进一步研究。论文第一章绪论共分三个部分: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介绍了本篇论文的写作背景、材料收集等相关问题。论文第二章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下的庐剧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基础理论入手,叙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分类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产生以来,在国内掀起一股潮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盲目的投入商业链中,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本文针对此现象,提出"非遗热"的背后需要积累扎实的研究基础、要重视分门别类研究的思考。第二部分关注了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指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推广上都更为困难。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庐剧的起源和流派,并着重论述了庐剧作为地方小戏的特征以及合肥方言在庐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第三章介绍了庐江县发展和保护庐剧的概况。从近几年庐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的结果来看,庐剧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本章对庐江县庐剧的发展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目前庐江县文化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宣传庐剧文化的工作。论文第四章详细介绍了笔者为撰写本文而进行的田野调查的相关情况,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了田野调查概况,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对普通群众和政府文化工作者的调查,考察了庐江县居民对庐剧的认知程度,了解了庐江县文化部门在庐剧的保护与发展上秉持何种态度、有何举措等问题。第三部分叙述了对两个民间艺术团的跟踪式调查,通过对比两个境遇截然不同的艺术团,指出目前庐江县庐剧演出团体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态。论文第五章根据田野调查结果对庐江县庐剧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思考。目前,庐剧在庐江县拥有着一定的演出市场,但群众、政府和民间艺术团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的断层,很多庐剧文化资源闲置,县政府与各镇镇政府之间的文化工作和指导思想不统一。因而本章认为,庐江县在当下的庐剧保护工作中,依然要以传承为主、创新为辅,先抢救和保留下更多的庐剧文化资源,才能为日后的创新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体系是公共体育服务具有的、使其整体保持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对公共体育服务运行体系的内涵与要素进行阐释,分析各要素的角色定位,
测定了自然越冬过程中红皮树、东京野茉莉和垂珠花3个树种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树种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垂珠花枝条内可溶性糖含量整
庐剧,是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安徽地方剧种,是安徽省四大主要传统地方剧种之一。庐剧,原名“倒七戏”又名道七戏、小倒戏、道祭戏、稻祭戏等。它是基于江淮皖中地区以及
近年来,玉溪市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玉溪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依托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目前,我国愈发重视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启蒙阶段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幼儿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在室内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一直各受关
为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作用,以解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征为基础,探讨该战略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认为,在该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接连发力,为促进我国经贸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链接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人本管理已得到普遍重视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原则、要求的观念和做法。因此,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