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平台安全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602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被开发和应用,我们周围可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数据的价值,但是这些资源有时却不能被有效地利用——数据以不同的格式分散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系统中,很难把它们有效地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和展现。在这种环境下,跨企业级数据整合应运而生。 数据交换平台的提出和发展为异构的信息系统间,交换和共享数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也为各个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如何保证和维护被交换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以及如何在异构的信息系统间实现访问控制的协同等安全问题,都是整个数据交换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来讲,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非否认性,它们是整个数据交换平台的安全基础,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共享资源,数据交换平台的安全机制还应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1) 如何与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很好地集成; (2) 如何通过Web Services提供安全服务。 文章在总结了现有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技术后,结合数据交换平台中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单交换中心的安全模型。文章详细地研究和实现了数据交换平台中安全的各个方面,在有效地保证数据交换中心和适配器安全的同时,针对平台的特殊需求和特点,提出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密文携带密钥发送的密钥分发机制,这样既减少了密钥的数目,也增强了安全性。 最后,文章根据多交换中心的特点和安全需求,提出了多交换中心的安全模型,特别是在多交换中心下安全策略协同和权限的计算模型。结合项目的开发和验证,该安全模型的实现很好地满足了平台的安全需求,与其同时,希望通过所做的工作,能为目前国内数据交换平台的安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网格计算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下一代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方向。网格平台的出现解决了网格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作业提交与管理,信息获取,数据传输等。网格平台提供了使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现有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正受到极大的挑战。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能以及优良的开放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
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传输系统是为有效地监测汛情旱情信息而建造的,由多传感器子系统、机载站、卫星转发站、卫星数据收发站、高速图像处理工作站以及其它用户终端组成。关于
随着无线通信、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分布式等技术的发展,集成这些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以其部署灵活、可靠性强、经济性好等特点在环境监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脸建模和动画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其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70年代以来的参数模型(Parke)、80年代以来的肌肉模型(人脸表情编码系统,简单肌肉
动态电压调节(DVS)技术是嵌入式实时系统中一种高效的低能耗设计技术。实时调度层面的DVS算法主要是分析任务调度过程中的松弛时间,然后分配这些松弛时间来降低系统的能耗。传
核电厂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简称 I&C)系统对核电厂的安全及有效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二十年来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3C)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加之用户对先进控
本文以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规范为蓝本,参照了TMF(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Forum)的一些最新思想,结合作者多年来在移动电信网管领域的经验,将TMN
近年来,随着web服务组合技术的大力发展,面向服务的需求工程(SORE)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面向服务的系统开发中,大部分研究工作仍然延用传统的需求工程方法,没有针对服务组合面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与其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在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上,这些设备相对传统电脑而言始终是弱终端。由于移动设备自身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