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械表面间存在大量的摩擦副,摩擦会导致机械设备的磨损,进而造成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润滑和表面织构是减少摩擦磨损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主要从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表面间存在大量的摩擦副,摩擦会导致机械设备的磨损,进而造成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润滑和表面织构是减少摩擦磨损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主要从点接触混合润滑和表面织构润滑方面展开研究,对零件表面间的减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微凸体的接触用球与粗糙平面的接触来简化,建立了基于统一 Reynolds方程的点接触润滑模型,求解在纯滚动工况下横向、纵向、各向同性表面纹理在不同黏度下的膜厚和压力分布,并计算了不同表面纹理幅值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度越高的润滑油越容易形成较厚润滑油膜;黏度较低的润滑油扩展性较好,且润滑范围较大;黏度较高的润滑油,压力分布均匀、紧凑;在同工况下,各向同性表面纹理形成润滑油膜的能力最强、膜厚最厚,纵向次之,横向最小,但各向同性表面纹理的最大压力最大,横向次之,纵向最小;在同黏度条件下,随着幅值的增大,中心膜厚变小,接触面积比增大。在工程实际中,根据加工方式以及加工的纹理方向选取润滑油的黏度,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为了更全面地探究织构化表面对润滑摩擦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筝形表面织构,首先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其次使用激光打标机对淬火后的40Cr进行织构化处理,最后运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主要探究了筝形织构各参数(面积率、倾斜角度、深度、边夹角、织构大小)的油膜承载力及摩擦系数的大小。综合分析了各因素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从单因素考虑,随着筝形织构面积率的增大,摩擦系数的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面积率使摩擦系数最小;筝形织构倾斜角度为180°时摩擦系数最小;随着筝形织构深度的增加,摩擦系数的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深度使摩擦系数最小;随着筝形织构边夹角的增大,摩擦系数的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边夹角使摩擦系数最小;随着筝形织构大小的增大,摩擦系数的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织构大小使摩擦系数最小。综合考虑结果是,五个参数对摩擦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深度、织构大小、倾斜角度、边夹角、面积率,筝形织构的深度和织构大小与摩擦系数呈近线性关系。在实际中应用筝形表面织构减小摩擦时,对于参数的选取和参数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高纯钴是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同时钴镍等重金属因具备显著的生物不可降解性、持久性及高毒性,是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从
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疾病,其中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常规的抗癫痫药物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与结束机制和关键治疗靶点的确定具有重要的
当前,国际投资法领域面临着国际投资条约的更新换代,这与国际投资条约的解释有重要关系。在以往的投资条约解释实践中,仲裁庭充分发挥了条约解释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做出许多不
可穿戴柔性电子元器件在传感、显示、医疗、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核心之一为当中的磁性元器件。因而研究磁性材料的柔性化即在弯曲环境或应力/应变状态下的物理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基底神经节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该病变导致脑内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环路的信号传递异常,从而引起各种帕
该毕业设计为本人在导师张雷老师工作室完成的实际项目之一,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本项目位于景德镇市湘湖镇钱程村,距景德
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关节退行性病变。本课题通过对膝关节磁共振图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进行细粒度分析,对骨关节炎患者胫股关节软骨下骨的病理改变进
在比较法上,大陆法系设立了不法原因给付制度,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基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或社会公共秩序而作出的给付行为。而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并没有类似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规定,针对违法合同利益的返还问题,我国民法体系中主要通过不当得利制度加以规制。我国《民法总则》与《合同法》均设定了返还规则与损害赔偿的处理方式,但该规定在司法实务中并不能很好的指引法官作出公平正义的裁判,所以我国是否应该考虑引入不法原因给付
背景与目的:二氢杨梅素是从藤茶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和骨破坏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的高炎症状态可导致全身多关节破坏,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本课题研究DMY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五组并建立关节炎模型,持续给药5周。从三个方面观察DMY对大鼠CIA疾病的治疗机制。通过脾
在操作类软体机器人工程应用背景中,出现了一类柔性梁的大区域接触碰撞问题。该类接触问题不符合现有柔性梁—梁接触模型中的刚性截面假设与接触区域单点或曲线假设。论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