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能过剩这一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状态的问题就在中国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多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大部分时间里均低于80%,并在近年低至60%,大量基于行业数据的产能利用测度研究亦给出类似证据。产能过剩不仅仅意味着由产能闲置所产生的低技术效率,而且意味着经济中由于资源错配而形成了低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高昂的福利成本。不但如此,产能过剩也折射出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艰巨挑战,逐渐地成为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并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国家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制定了一系列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促进优强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并借此整合压缩过剩产能。虽然,为化解产能过剩有关各方一直在大力倡导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但是,从目前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来看,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同时,根据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并不能得出产能过剩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即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产能利用率将提高从而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产能过剩问题对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日益扩大,而治理措施效果又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优化产能过剩的治理措施无疑具有启发意义。本文运用成本函数法以及PCM指标对行业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度进行估计,从而间接反映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重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产能利用率和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行业产能利用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论文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随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主要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最后,分析了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综述了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本章在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并为后文实证模型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从对相关文献的总结中可以得出,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将模型设定为包含二次项的非线性模型。第三章对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进行测度。在介绍本文测度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所采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出相关指标,并对2003-2011年各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波动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为保证文中涉及到的各指标所选用数据范围的一致性,选取2003-2011年各行业数据对指标进行测度)。第四章对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模型中涉及到的指标以及数据的具体来源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关系的模型框架,并利用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估计。其次,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稳定性检验,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实证结果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论与启示。根据第四章模型实证估计所得出的结论,本章对该实证结果具有的政策意义进行说明,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的实证结果意味着通过提高市场集中度来缓解恶性竞争,进而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思路可能并不可取。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不同行业具有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区分。对于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可以通过采用除提高集中度之外的其它方法提高行业产能利用率;反之则应该促进行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为切实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除优化行业市场结构外,本文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即深化政绩考核与财税体制、完善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以及扩大产品需求同时缩减超额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