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法律语篇信息结构的框架内分析研究中国法律法规英译过程中信息成分的改变。根据法律语篇信息结构的树状模式,每个法律语篇都有一个核心命题,该核心命题包含一系列下级信息点。信息点体现了以命题为单位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而每个信息单位即命题又由信息成分组成。本文旨在用格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对中国法律法规英译过程中信息成分的改变进行详细研究,其研究问题细分如下:如何辨认中国法律法规英译过程中信息成分的改变?影响这些改变的因素有哪些?信息成分的改变对信息建构有何影响?立法语篇中的信息成分具体可以分为形式和内容两类。这两类信息成分与格语法中的格形式和格关系相对应。因此,研究信息成分的改变可以通过研究命题的格形式和格关系实现。在本研究中,格形式的改变主要体现为词性的改变、语态的改变和限定词的增加,该改变都出现在一个命题内。而格关系的改变主要体现为一个命题中格的增加、部分格的替换和命题内或命题间格关系的彻底改变,这主要以句子结构重组的方式体现。通过分析研究,影响这些改变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两种语言之间、法律汉语和法律英语之间的差异,而主观因素主要指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对原文的理解。此外,这些改变对语篇中信息的建构具有影响。语态的改变格的替代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分布发生变化,格的增加会增加信息成分,而句子重组则可能会导致信息点或信息成分的丢失或增加。本文中所分析的材料是从法律语料库中抽取的中国立法和地方法规文本,其中一部分作了完整的统计分析。该分析揭示了立法文本汉英翻译中的信息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具有规律性,本研究可对今后中国法律法规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