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条件和现实基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不断发展,农地经营权流转规模随之扩大,流转模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农户作为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参与主体,有充分的决策权,会根据自身内外部条件的不同而选择能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选择的多样化,相应地,制约其选择的因素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对农户选择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模式之间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农户在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这对制定出符合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计量分析法及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农户选择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在对成都市存在的几种主要流转模式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户问卷调查为样本数据,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政策认知及农地流转情况4大类共15个变量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并进一步对这些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来看,出租模式主要受到户主性别、劳动力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就业情况、农业收入比重、农地流转规模、流转期限及对流转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转包模式主要受到户主性别、家庭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比重、农地流转期限及对流转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入股模式主要受到户主性别、家庭就业情况、家庭劳动力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及流转规模等因素影响;转让模式主要受到户主性别、家庭年收入、流转期限及补贴方式等几个因素影响。(2)从不同模式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来看,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就业情况、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水平、农业收入比重、农地流转政策认知程度、农地流转期限与规模、流转补贴方式这10个变量对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户主年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地质量和数量、流转合同规范程度、农地抵押贷款容易度等这些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因素对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为了更好的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本文提出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认知水平、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