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人群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屈光度数近视者的眼内压(IOP)及ORA所测量角膜生物力学4个参数(IOPg、IOPcc、CH、CRF)与角膜前表面像差及全眼像差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近视患者143例(共286只眼),其中男性75例(150只眼),女性68例(136只眼)。年龄在18~37岁,平均年龄为24.43±4.65岁。右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98±2.31D(-1.50~-10.50D);左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78±2.16D(-1.25~-10.25D)。根据右眼等效球镜度将其分成低度近视(SE:-2.13±0.50D)、中度近视(SE:-4.75±0.86D)、高度近视(SE:-7.26±1.23D)三组。应用以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以360°动态视网膜检影原理设计的OPD-Scan波前像差分析仪和眼反应分析仪ORA分别测量各近视患者的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波前像差的分析直径定在6.0mm,取6阶27项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低度近视组右眼全眼像差和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总RMS分别为0.592±0.361μm和1.127±0.445μm,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分别为0.312±0.099μm和0.563±0.143μm;中度近视组全眼像差和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总RMS分别为0.741±0.421μm和1.292±0.580μm,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分别为0.296±0.095μm和0.558±0.238μm;高度近视组全眼像差和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总RMS分别为0.945±0.440μm和1.555±0.587μm,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分别为0.290±0.094μm和0.580±0.190μm。  (2)93.0%(133/143)的受试者右眼角膜前表面像差总RMS值均大于全眼像差的总RMS值;94.4%(135/143)受试者的左眼角膜前表面像差总RMS大干全眼像差总RMS;97.9%(140/143)受试者的右眼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RMSh均大于全眼的高阶像差RMSh;98.6%(141/143)受试者的左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RMSh均大于全眼高阶像差RMSh。  (3)低度近视组中右眼与IOP相关的OSA系数有C3、C9、C19、C20、C25、A12、A16;中度近视组中与IOP相关的有C4、C12、A12、A16、A23;高度近视组中与IOP相关的有C16、C19、CHOA、A4、A12、A25。低度近视组中与IOPg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C19、C26、A12;与IOPcc相关的OSA系数有C3、C6、C17、A8; CRF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C9、C16、C19、C23、C24、C26、A7、A10、A18、A22、AALL;与CH相关的OSA系数有C8、C13、C17、C18、C25、A4、A5、A6、A8、A10、A18、A22、AALL。中度近视组与IOPg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C4、C5、C10、C12、C18、C21、C22、A4、A10、A12、A15;与IOPcc相关的OSA系数有C4、C16、C12、C22、A4、A10、A12、A13;与CRF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C4、C18、C21、A12、A22,;与CH相关的OSA系数有C11、C16、C18、A19、A22。高度近视组与IOPg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A4、A12、A13、A20;与IOPcc相关的OSA系数有A13、A20;与CRF相关的OSA系数分别是C8、C9、C10、C25、CHOA、A4、A8、A12;与CH相关的OSA系数有C8、C9、C10、A4、A8、A23。  结论:近视患者受眼压影响最显著的像差项是球差,二者呈正相关。而IOPg与球差的相关性大于IOPcc与球差的相关性,证明中央角膜厚度参与眼压对球差的影响。近视者CH和CRF与角膜表面像差和全眼像差的相关性以球差为主,呈弱正相关。CRF比CH对球差的影响更敏感。较低度近视组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ORA)与像差的相关性比较高度近视组的要高。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一组罕见的结膜毛发样异物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加深临床眼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收集2011-2013年在温州医科大
目的:了解2011年-2012年粤东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点及其与临床的联系。  材料与方法:  材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因手足口病
目的  1、对抑郁症性失眠患者和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为两种疾病的鉴别和寻找特征性电生理学标志提供客观依据。  2、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