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互助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课堂上的“同伴倾听”可以促进同伴互助学习的有效达成。传统的常态课堂下,教师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倾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虽然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课堂倾听,注意到了教师要去倾听学生,师生之间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有真正的互动,但是课堂上的对话不止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真正有生命力的对话,真正的丰富多彩的对话更应该来自于生生之间的倾听与交流。因此,本研究尝试进行“同伴倾听”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试图能找出一些适合初中语文课堂“同伴倾听”的有效策略,从“同伴倾听”的角度来改善初中语文的课堂倾听方式,丰富课堂倾听的内涵,促成合作学习的真正达成。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了解上海市新云台中学语文课堂中“同伴倾听”的现状,发现学生有在课堂上“同伴倾听”的意识,但是缺乏“同伴倾听”的持续性和方法性;教师们能够关注到课堂上的“同伴倾听”,但是在角色定位和认识程度、实施程度上存在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同伴倾听”的过程被弱化,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做到同伴合作学习。通过对新云台中学语文课堂“同伴倾听”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本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学习基础、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语言等都是影响“同伴倾听”的因素。针对影响初中语文课堂“同伴倾听”的因素,本研究尝试在实践中进行“同伴倾听”的有效策略实践,注重教师对“同伴倾听”的指导作用和示范作用;注重从课堂主客观环境的改变着手,调整课堂桌椅的摆放,创设宁静的课堂学习氛围;注重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同伴倾听”,从态度上、方法上来培养学生“同伴倾听”的正确习惯;发挥课后同伴互助小组,利用多渠道的网络合作途径,促进“同伴倾听”在课堂之外的延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措施,本研究发现教师从环境上、思想上、行为上和方法上对学生课堂“同伴倾听”的习惯予以指导和培养,是能够促进生生之间的同伴倾听有效性的提高的,是能够促成同伴之间互助学习的有效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