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存在的视觉隐喻——一个现象学的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塞尔曾说,现象学研究,决不是一件只需直观,只须张开眼睛就可办到的区区小事。就像普通的眼光拍不出好电影一样,本质直观是哲学家和电影家应有的第六感官。要想获得这种本质直观需要训练,在新的世纪,电影家们到了告别自然思维,运用哲学思维的时候了。所谓“本质直观”就是把经验性对象还原为现象本质。这样一个过程和能力,胡塞尔所说的现象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现象有极大的差别。与电影直接相关的是:传统哲学的本质与现象是隐与显、内与外的关系,本质通过比较、概括、抽象才能得到,而现象学的“现象”具有本质性与意向性,通过“直观”即可得到,最关键的是——现象即本质。现象是观念性的实体,本质存在于对象的意义结构中心。这其实正是电影的哲学基础!   如果说现象学是在直接救治人类的理性,那么电影是可以直接救治人类的感性的。哲学有深浅,电影有高下,但作为“灵魂的工匠”(柏拉图语)都应该有益于人生。本人坚信爱森斯坦说的话: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电影早就在应用着现象学的原则和原理,或许因为胡塞尔没有以电影影像为例,才弄得现象学只有少数人懂。今天电影的功能几乎就剩下了——催眠,演员用形体和快速变化的场景吸引住观众,使观众接受了电影中的庸俗说法,而忽略了其陈旧程度。电影若再热衷于充当日常生活的续曲,电影就是在自甘于沉沦于非艺术了,而电影本该是人类用来自我拯救的,尽管电影故事往往是人类自我折磨的故事。
其他文献
信息在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储和转换过程,就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资源,这其中发展最快的当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伽达默尔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现代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哲学解释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又逐步实现了向实践哲学的过渡。伽达默尔的实践
随着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消失,特别是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失去了主导统治地位,近代以来的多次文化运动又给传统伦理以沉重的打击
陈独秀是一位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他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与同时代的青年人相比,每每处在时代的潮头,可谓是时代的弄潮儿。本文从陈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人自以为已经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可以完全掌控自然。为了满足人类无节制的欲求,肆无忌惮地掠取、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使得生态危机成为当代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而且只有当人们认识到生活观对生态的影响,同样生态的变化对人的生活观也产生作用,让哲学回归日常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进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