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矿采动区建筑物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明晰的问题,考虑到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成灾机制的复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工程学、开采沉陷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采动区地震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动力损伤判据,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选取两组实际记录地震波(唐山波、迁安波)以及一组人工地震波,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设定不同工况,分别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以及在采动地震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根据煤矿采动建筑物地震动力破坏的损伤成灾机制,探讨建筑物地震灾害作用以及采动与地震联合作用下的损伤致灾机理,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地震灾害作用下,由于选取的三组地震波的加强时长的不同,其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楼层位移、速度、弯矩等曲线都有很大的不同,顶层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峰值较其他楼层的变化更加明显,容易发生突变,而根据楼层最大弯矩图,建筑在某一楼层弯矩值存在突变,很有可能出现塑性铰。建筑物承受的损伤与施加的地震波加强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时长越长,建筑动力响应越明显,建筑物损伤越大。在对地震灾害作用下建筑物损伤以及采动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损伤的对比分析可知,在采动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的动力响应数值均远大于建筑物在只有地震作用时的各种动力响应的数值,也就是采动作用对建筑在受到地震破坏时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煤矿采动对建筑物所产生的次生损伤不断的发展,导致建筑物的薄弱层位置形成塑性铰,严重削弱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煤矿采动也加剧了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对与煤矿采动建筑必须对煤矿开采变形与地震荷载的成灾机理,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成灾机制予以重视,开展煤矿采动建筑物抗开采变形隔震保护体系相关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