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财政农业支出是提高农业产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产出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农业支出领域内,我国农业产出水平较低,私人农业支出规模较小,财政农业支出占据了农业总支出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一些农业基础建设投资的主要来源。然而,结合历年财政农业支出状况而言,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下降。另外,我国财政农业支出长期存在支出效率低下、管控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监控措施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政府对三农问题历来重视,对三农领域的支出也越来越多,但在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前提下,财政农业支出近年来较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探讨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机理,客观评价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及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财政农业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产出的提升作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论文的第二章为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理论,主要从财政支出、农业产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介绍了本研究相关的理论。论文的第三章为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现状及问题,主要从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方面介绍了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现状及问题。论文的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出的显著性分析、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出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出的VAR分析方面探讨了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出的影响机理。论文的第五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主要总结了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总结全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各粮食主产省农业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对各要素对农业产出增加贡献率的测算发现,2005-2012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产出增加的年均贡献率较1997-2004年的贡献率有进一步增加,说明地方财政农业资金对粮食主产省的农业产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不同粮食主产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河南、山东、江苏三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较大;此外,不同省份的农业产出自发性贡献率差异较大,这表明不同粮食主产省有着显著不同的农业发展禀赋,这些主要可能是因为不同粮食主产省农业竞争力水平和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基于此,本文认为对于不同水平及发展阶段上的粮食主产省而言,财政农业支出的投资重点和发展方向也不应完全一致,应立足各个省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特色及优势,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办法,以更好地促进各个区域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水平的可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