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是感情和物质相交织的产物。夫妻之间互相赠与,对于促进夫妻感情的增进以及稳定家庭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离婚率在不断地上涨,脆弱的婚姻关系是社会中重要的话题,如果夫妻感情出现破裂,那么会产生新的问题——赠与财产到底是属于何人。虽然当前的婚姻法对于夫妻对财产和房产的规定有明确的区分,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充分地了解夫妻赠与财产的归属地位,才能够解决矛盾和纠纷,才能够很好的对受赠物品的归属情况进行划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婚姻的家庭状况、财产制度以及赠与制度。本文搜集了大量学者对于夫妻财产制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案例,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夫妻财产的约定类型以及范围,分析相关问题并对赠与相关的制度以及夫妻财产制度进行分类,就是要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夫妻财产制度来明确我国当前的夫妻财产制度是开放式的,当然包括夫妻房产的约定,然后分析了夫妻房产的约定和普通赠与存在不同的地方。接着对夫妻房产约定与普通赠与的不同点予以区分。其次,从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出发,指出赠与合同与夫妻间财产约定在理论立场上、法律适用上的矛盾与纠纷,得出“同案不同判”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再分析,针对我国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赠与后的婚内房产归属予以探讨,如果把夫妻房产约定作为普通的赠与,那么会对婚姻家庭的稳定性以及社会风俗的维护带来很大的不利后果,更有可能导致婚姻的功利化,继而引发新的道德危机。经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夫妻房产的约定应该适用《婚姻法》,不论是从法律适用上来说还是从法理角度而言都更为妥当,而不是依照《合同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夫妻之间有关房产的赠与具有直接的物权效力,并不需要进行变更登记,但是又因为房产的价值很大,如果不考虑该房产给当事人带来各种影响而随意设定相关制度的话,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所以将房产赠与规定为要式行为较妥,接着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来补强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