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肠道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相关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益生菌——酪酸梭菌培养上清液(C.butyricum culture supernatant;C.b.cs)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C.b.cs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活性成分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butyricum厌氧发酵制备C.b.cs。用C.b.cs处理SW-480细胞后,CCK-8和FCM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研究C.b.cs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PLC检测C.b.cs中主要的有机酸含量。通过Western blot及q RT-PCR检测经过C.b.cs和丁酸处理后的TLR4、Cyclin D1和NF-κB的表达。以及用TLR4配体——脂多糖(LPS)激活TLR4的表达后,再用C.b.cs和丁酸处理细胞,观察TLR4、Cyclin D1和NF-κB的表达,探讨这种抑制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C.b.cs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和G0/G1期的阻滞。HPLC检测发现C.b.cs中主要的有机酸为乙酸和丁酸,其含量分别为9.27 mg/ml和4.53 mg/ml。结果表明C.b.cs和丁酸可以下调SW-480细胞TLR4的表达,并下调TLR4的下游基因NF-κB和Cyclin D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结果还表明LPS可以激活TLR4的表达并促进SW-480的增殖,C.b.cs和丁酸可以下调LPS诱导的TLR4的表达,并抑制TLR4下游蛋白NF-κB和Cyclin D1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C.b.cs可以抑制SW-480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NF-κB通路来起作用,丁酸可能是C.b.cs中的活性成分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目的研究表明micro RNA-21(mi R-21)的表达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上调,这表明着它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的一个肿瘤标志物。因此我们进行了meta分析来评估血液中mi R-2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生物医学中心、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CNKI)、重庆万方数据技术(VIP)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通过合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DOR),ROC曲线下面积(AUC)和Fagan图,来评价mi R-2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了异质性的来源。使用Meta-Disc和Stata SE 12.0软件进行这项meta分析。结果我们共纳入6项研究,共有438名乳腺癌患者,228名健康对照者。合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9(95%CI0.66-0.87)、0.85(95%CI 0.75-0.91)和19.46(95%CI 8.74-43.30);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和0.25,AUC为0.89(95%CI 0.86-0.91)。此外,在这些研究中异质性明显存在,但并不存在阈值效应。结论这项meta分析表明mi R-2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一种对早期乳腺癌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