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单胞菌中第二信使c-di-GMP合成相关基因rrp13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水稻产量。  对水稻黄单胞菌致病功能基因的鉴定和分析,尤其是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对其致病机理的认识。细菌的致病性/毒性并不只是由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而是由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讯或群体感应机制所调控。环鸟苷二磷酸(c-di-GMP)是近十余年发现的细菌胞内第二信使,是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多细胞行为调节因子,通过多种交叉信号网络调控生物膜形成、耐药性、毒力因子表达等生理过程。c-di-GMP在细胞内的水平分别受到含GGDEF结构域的鸟苷酸环化酶活性(DGC,c-di-GMP合成酶)和含EAL结构域或HD-GYP结构域的磷酸二酯酶活性(PDE,c-di-GMP降解酶)的蛋白的调节,在水稻黄单胞菌中一般含有20-31个GGDEF、EAL和HD-GYP保守结构域,但是部分信号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至今并未阐述清楚。  本课题结合已测序的Xoo KACC10331的全基因组信息,分析出其中含有10个GGDEF结构域,4个EAL结构域和8个GGDEF-EAL双结构域的蛋白。选取只编码GGDEF结构域的基因xoo_3988(rrp13)及编码含有GGDEF和EAL双结构域的基因xoo_2563(pdeA)进行研究。对两个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HPLC体外检测这两个酶是否具有c-di-GMP合成酶与降解酶的活性。其中PdeA没有检测到活性。而Rrp13能产生一种物质,但经检测不是目的产物c-di-GMP。是该酶具有其他活性,还是反应体系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研究采用同源双交换结合双亲本杂交法获得了rrp13的缺失突变株(Xoo△(rrp13)),经检测突变株体内c-di-GMP水平较之野生株有明显降低,表明rrp13编码的蛋白Rrp13具有DGC活性。重要的是,Xoo△(rrp13)胞外多糖以及生物膜形成较之野生菌株是增加的,自然沉降速率明显加快,运动性和对水稻的致病性则明显减弱。由此可以推测,Rrp13或者直接作为c-di-GMP合成酶调节其浓度而影响胞外基质与运动性,或者作为应答调控子调控着Xoo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总之,Rrp13与c-di-GMP信号传导相关联,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c-di-GMP信号传导机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机器人是在运动副的相互连接下组成的一个多体系统,而运动副所含的间隙不仅会使定位出现偏差,还会导致两元素发生冲击碰撞,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以 ABB机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