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中央进行部门预算试点以来,各级地方的财政部门也向中央学习,关注预算编制情况、预算实施过程,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的改革。部门预算的开展,对预算管理进行了规范,改善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使得政府的预算执行工作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预防和减少了腐败的产生。因此,预算管理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地方财政部门不断采取措施,推动部门预算管理的进步。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控历来是政府工作的重心。2015年,备受瞩目的新预算法正式投入使用。新预算法为我国预算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是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加以强调。新预算法对地方预算的范围、内容进行了明晰的界定,为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对地方部门预算的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地方部门预算执行水平,扩展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当前阶段地方审计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审计相关资料,从现状、展望和研究方法方面分别归纳了部门预算执行的研究情况。结合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探究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网上公开的近八年来南京、合肥、贵阳三地审计公告的收集、整理、和归纳,通过分析得出最近几年,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广度、审计公开情况和审计方式中的发展,指出了目前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队伍建设、审计客观环境、审计评价方法以及审计整改反馈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本文将绩效棱柱模型进行修正,依据绩效棱柱模型的五个维度分别设立了相应的指标,用于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评价。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在M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绩效棱柱模型的使用,结合绩效棱柱模型在审计应用中发现的成效和不足,指出应根据部门自身情况,在审计实施中,不断改进绩效棱柱模型的应用。最后,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应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改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环节,合理选用审计方法,加大审计整改的力度等完善地方部门预算执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