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分布式信源的实时编码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山物联网是煤矿信息化的产物,是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全方位感知的重要技术手段,矿山物联网的推广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在矿山物联网中,众多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对数据传输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将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数据进行压缩传输是矿山物联网中值得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煤矿分布式信源产生的实时数据压缩问题展开了以下研究:(1)针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量庞大、数据变化缓慢以及传统采样方式不能及时捕获采样间隙内信号突变的问题,本文采用分布式压缩感知对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分布式压缩感知是一种突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它能够及时地捕获到信号的异常变化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利用信号内和信号间的相关性,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特别适合矿山物联网的分布式应用场景。(2)以煤矿的典型信源-瓦斯浓度信源为例,分析了其状态特性、空间相关性以及稀疏性和联合稀疏性等特性,验证了瓦斯浓度信号在FFT基上具有稀疏性和联合稀疏性,证明瓦斯浓度信号可以用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处理,且在观测值相同的情况下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效果比压缩感知的效果要好。(3)分析了目前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的研究中常用的高斯随机观测矩阵、伯努利随机观测矩阵以及稀疏随机观测矩阵的优缺点,然后根据矿山物联网中传感器节点对实时数据处理算法的低复杂度要求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稀疏随机矩阵,在证明了优化的稀疏随机矩阵的RIP特性后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稀疏随机矩阵在与FFT基的互相干系数、计算复杂度以及观测效果等方面均优于所选的其他矩阵。(4)在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煤矿分布式信源实时变速率编码策略,然后对编码策略中的虚拟分簇方式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煤矿分布式信源中变化缓慢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思想的压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提出的实时编码策略能够很好地对煤矿的分布式信源产生的实时数据进行压缩。
其他文献
应急通信网是在紧急突发性情况发生时用于保障特定区域正常通信的网络,是一种临时性网络。应急通信网主要应用于大型活动、自然灾害等通信需求突发性大量增加的情况。应急通
网壳结构特点鲜明,具有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结构形式新颖丰富等特点,可以突出结构美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深受建筑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多应用于体育、展览、机场等大型公共
导弹的导航系统通常由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组合而成,两者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但是,导弹在飞行末端极有可能面临强干扰,此时卫星导航将不能正常工作,只能依靠惯性导航继续飞
传统用户终端设备(CPE)部署耗时长,网络服务开通流程繁琐,维护成本较高。运营商对解决传统CPE的诸多弊端,降低运营成本需求迫切。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硬件分离的思想促成了虚拟化CPE(vCPE)的出现。进而,基于vCPE的服务部署方式以及服务链的映射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NFV技术出发,提出一种服务链映射算法以提高映射效率,并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SaltStack的vCPE云端
节理岩体的蠕变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岩体内部裂缝的复杂状态不仅为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使得锚固岩体的蠕变力学机制更为复杂,锚固效果不达预期,而蠕变灾害的发生恰恰多源于岩体内部隐性裂缝的产生与扩展,因此,研究含裂缝锚固体的蠕变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裂缝、采用粘结式锚杆的锚固体蠕变特性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将裂缝特性量化为数量
目前有机功能材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阶梯型并苯类稠环芳香化合物作为性能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s)等多类光电器件的开发当中。并苯类稠环化合物中引入如氮原子、氧原子等杂原子既能提高材料的溶解性与可加工性,又能增强其发光效应,这均使得相应材料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合成了系列杂环并苯类化合物,同时对相关化合物的基础光电性能进行
分数阶微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整数阶微分和导数的推广.1695年,它首次出现在L’Hosptial在与Leibniz的通信中.最近四十年,它已经在数学、物理、反常扩散及材料科
小江流域堆积扇作为居民生产生活重要场所却饱受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堆积扇危险性及其可开发利用程度的研究能够最大化开发堆积扇土地资源,同时堆积扇演化研究对保障人
目的:研究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体外培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红系细胞α-珠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基因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
会议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的发展,为激发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股权激励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政策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2006年我国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于2016年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各大企业纷纷实施股权激励,但实施效果有待考量。现有的国内外研究主要以样本的实证研究为主,关注大量股权激励案例的共性问题,也有对股权激励个案的研究,但个案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