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提高。肿瘤的生长、转移都离不开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目前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之后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方法。许多研究证实了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阻滞剂在抑制肿瘤生长及其血管生长方面的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对VEGF阻滞剂敏感,即使那些起初对之敏感的肿瘤也会发生耐药。因此,需要寻找血管发生及生长的新靶点。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肿瘤血管形成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bFGF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高亲和力受体(FGFR), FGFR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为其中的高亲和力受体。恶性肿瘤组织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来高度表达bFGF和bFGF受体,直接作用于各种细胞而引起细胞转化,增殖失控,分化异常以致形成肿瘤。因此该靶向药物在人类恶性肿瘤中不仅具有潜在的抗血管生成能力,还具有直接抗肿瘤的效应。本实验拟通过检测直肠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FGFR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前CEA的关系,探讨FGFR2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08.12-2011.5间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切除标本,共70例,其中34例取有相应的癌旁组织(取距癌组织边缘1.5-2cm组织,经病理确认无癌细胞侵犯)及正常组织(距癌组织边缘10cm以上,经病理确认为正常组织)。以上所有石蜡标本为台州医院人体组织库提供。全部病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FGFR2蛋白表达情况。(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或中位数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计数或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性采用Speamran相关分析,工具采用SPSS17.0软件,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FGFR2的表达情况1.1FGFR2蛋白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FGFR2蛋白与直肠癌组织病理参数的关系:与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及术前CEA值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肿块部位、肿块类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脉管有无癌栓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2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71,P=0.002,2术前CEA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术前CEA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2),与是否脉管侵犯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2);与其余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肿块大小与肿块部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68)。结论:1、FGFR2蛋白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变晚,术前CEA值升高,表达逐渐增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参与了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2、FGFR2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说明FGFR2在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到促进作用。3、术前CEA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CEA及脉管侵犯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