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及实践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指将“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融合进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义务教育、高中、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各有特色,但目的一致,都是希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教育者素质。高中物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并未形成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围绕高中物理课程及高中思政课程展开,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容确定、教材中思政元素挖掘、包含思政元素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本文将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容确定,通过文献研读与搜集,确定课程思政的本意,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内容总结,并结合“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确定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内容,分为四类分别为,世界观、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个人品质,四大类又分成了十二个点,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依靠小知识点进行,文中挖掘是指用小知识点在教材中寻找可结合的物理知识。第二部分是对普通课堂进行观察并记录思政元素涉及情况;还有对学生进行思政内容喜好性前测问卷;访谈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以及实施意见,搜集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和态度。并同时进行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从教材中板块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第三部分是进行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设计,结合课堂观察以及思政元素挖掘还有高中物理课程思政确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依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搜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反馈,然后修改并得出结论。得出高中物理与思政相结合是有意义并且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大学物理是各大高校针对各非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和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现在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从物理通识选修课包含的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受课后的反馈,总结了物理通识选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教学阶段,物理学科十分重要,并且当前物理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改革。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滨海湿地作为汞累积和富集的重要地带,探究其表层土壤汞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是模拟和预测汞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通过对7个典型滨海湿地土壤(0~20 cm)中总汞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气候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测定收集,研究了滨海湿地土壤中汞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介质环境内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滨海湿地土壤总汞的含量范围是1.26~169.94 ng/g,平均值为33.82±3.0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高中各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见信息技术的影子。近年来,新兴起的微课也逐渐被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中。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将导学案和微课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效率。本文从高中物理课堂中导学案和微课融合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导学案与微课的定义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高中物理课堂中导学案和微课融合的策略,为一线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传统教学中多普勒演示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体验较差.本文阐述了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融合,基于核心素养,大胆创新,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软件模拟、网络检索等手段多维度体验实验教学来验证多普勒效应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本文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微课设计的概述分析以及教学策略,使微课教学能有助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发展能力.
物理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融合,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建构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文章就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积极的探索,旨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构更加精彩的高中物理课堂.
<正>酱香型白酒在我国酒品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酱香型白酒的营销工作也是白酒市场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障白酒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市场管理部门白酒营销工作逐渐不符合时代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浪费以及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市场调研,对新环境下中国酱香型白酒营销策略提出思考,旨在使市场管理层以及消费者在认清当下中国白酒特征的基础上,
期刊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达,人工智能的运用日益普遍。将其运用到中学的物理课堂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协助教师们共同创造物理情境,形成认知图谱,并适时进行反馈与评估。不仅可以协助教师减少繁琐的重复性的工作,将传统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之有效,让中学物理课堂更高效、更精细化。基于此,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角度出发,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初中物理教学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旨在为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强等特点,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很多高校面临的难题。依托企业产业资源,结合高校自身优势,瞄准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紧缺岗位类型及技术需求,由校企共建智能制造课程群体系,并深度开发企业急需的实践实训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制度的推行,实现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深层次培养。文章从课程思政建设、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和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三个方面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