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河上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小流域水文生态效益对比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阿什河上游孙荣沟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和光明沟人工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林分类型,对不同界面层(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水文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分析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和人工林小流域水文生态特征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研究时段内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和人工林小流域内的各林分林冠层的穿透雨量都是随降雨量的增大呈递增趋势。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内近熟林的截留量和截留率低于成熟林。人工林小流域内硬阔混交林的的截留量和截留率小于针叶林。(2)天然次生林小流域与人工林小流域枯枝落叶层的持水率和持水量差别较大。成熟林3枯枝落叶层的自然持水率和自然持水量最大,而成熟林4枯枝落叶层的自然持水率、自然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在天然次生林四个样地中却是最小。人工林小流域樟子松人工林和硬阔混交林枯枝落叶层的自然持水量比较接近。(3)天然次生林小流域近熟林平均土壤容重大于成熟林。成熟林平均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大于近熟林。人工林小流域内硬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低于3种人工林,平均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大于针叶林。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内各样地土壤的稳渗时间都较长的。人工林小流域内4个样地之间土壤渗透能力差别较大。天然次生林小流域4种林型的土壤含水量均值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人工林小流域内4种林型土壤含水量均值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内各主要树种在生长季内,蒸腾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两种主要树种水曲柳和蒙古栎的蒸腾强度变化差异较为明显。人工林小流域内硬阔混交林的蒸腾强度和蒸腾量大于针叶林。天然次生林小流域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和蒸发量按照大小排序为:近熟林1>成熟林3>成熟林4>近熟林2。人工林小流域内的不同林型平均土壤蒸发强度大小顺序为:硬阔混交林>红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5)在研究时段内,天然次生林小流域的林内积雪深度与林外降雪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009年1月至3月,林内的雪密度都大于林外的雪密度。在研究时段内,近熟林1、近熟林2和成熟林4林内的雪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人工林小流域积雪深度存在明显差异。硬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和林外积雪深度明显高于樟子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小流域内各林分对雪密度的影响差异不大,雪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基本类似。(6)对两个小流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天然次生林生态用水量较小,涵养水源功能较强,是水源地适宜的林分类型。人工林小流域的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用水量较大,降雨多用于土壤水分的补偿,不利于流域的产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疫情期间,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探讨疫情期间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流程。方法对
在传统带隙基准源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低线性调整率的带隙基准源电路,使用预调制电路结构代替传统启动电路,并在核心电路中使用高增益两级放大器结构,以实现在较大范
比较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的差异,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最佳测定条件为苯酚质量分数6%、硫酸用量5 mL、反应温度50℃
本论文采用RT-PCR法,从毛竹中克隆了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LhcaPe01 (GenBank EU035496);LhcaPe02(GenBank EU121593); LhcaPe03 (GenBank EU366147); LhcaPe04(GenBank
论述了基于网络的人物卡通智能生成系统关键技术。利用.net上传组件上传用户像片,利用jQuery框架中的Jcrop插件实现头像范围选择,结合.net GDI+实现头像的剪切,引入了人脸与卡通模板进行图像合成的算法。合成后的卡通融入了客户的特征,能获得良好的卡通图像,并可将图像下载到客户端。该技术使用方便、快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我国东北与内蒙古地区的先锋树种,是非常优良的短周期阔叶纸浆用材树种。纤维长度是影响纸张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速长纤维白桦纸浆材新品种选育
通过对感染和未感染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tarrii高羊茅植株光合特性和形态变化的测定,研究了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内生真菌的高羊茅植株净光合速率(Pn)
戴文葆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编辑出版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化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戴文葆还积极从事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