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 ——因素识别、模式剖析和规划响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十年我国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成绩举世瞩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盲目扩张和紊乱失序的土地开发导致了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失衡,使得城市活力不断消解与丧失。习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生命体和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并善待城市。”活力是城市存在和延续的动力源泉。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背景下,城市空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域,城市活力是城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人地关系互动为核心的土地综合开发协调城市空间激发城市活力是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共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亟需从理论上构建系统性的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土地综合开发,既是城市保持活力的关键,也能够推动高质量城市国土空间的构建。本文基于城市新发展格局下的多理论融合视角,对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进行内涵解构并搭建起以“因素识别-模式剖析-规划响应”为逻辑主线贯穿统领全文的分析框架。选取杭州市作为研究区,利用多源大数据技术综合测度土地综合开发特征并系统刻画城市活力格局,阐明土地综合开发与城市活力在三生空间场域中的互动关系。其次,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土地综合开发特征对城市活力影响并进行不同空间尺度效应下的因素识别与比较。继而,通过实地访谈与调研深度剖析案例,提出“一核双维、三生多元”的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最后,为实现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有效落地提出“理念-内涵-编制”的规划响应。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的内涵,是通过对土地综合开发物理、功能和感知特征的塑造和调整,作用于城市三生空间并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与稳定,激发形成由城市居民各项日常活动为基础,在生态文明本底上生产集聚高效和生活包容宜居有效交融互动的城市活力。城市三生空间是衔接并映射城市活力与土地综合开发的宏观场域,土地综合开发的物理、功能和感知特征则是激发城市活力的微观核心。政府、企业、居民等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行动最终促成了城市国土空间的配置格局,空间优化的价值导向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本文基于多源大数据从街道和街区尺度精细测度土地综合开发的物理、功能与感知特征,刻画了互嵌于城市空间中的基础和通勤活力,对土地综合开发与城市活力的现状特征与互动表现深入剖析发现:生态空间中各项特征往往受到相应限制,保护性地区对应低强度活力,以实现生态价值为导向进行综合开发的区域常具高强度活力;生产空间中制造业围绕各类开发区和园区集聚、服务业向主城核心区集聚,特征常表现为开发强度和土地功能混合度较高、交通网络可达性较好,集聚区常对应高强度活力;生活空间中呈现出的“核心+轴线+组团”的土地综合开发格局包含着对其各项特征的塑造和调节,与城市整体活力强度高值区基本吻合。(3)土地综合开发特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因素识别表明:街道和街区尺度的工作日和双休日模型结果显示的全局显著影响因素均各不相同,但都同时包含物理、功能和感知三个层面。且根据局部回归系数可以厘清城市活力受不同土地综合开发特征微观影响机理的空间差异性。对街道和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比较发现,街道侧重于以行政管理手段调节土地综合开发特征以提升三生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整体效益来促进城市活力;街区重点从市场、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角度调节土地综合开发各项特征来打造城市生产生活圈,以切实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美好生活需求,吸引人才产业集聚,从城市细胞中激发丰富的各类活动。(4)本文剖析建构了从TOD向SOD转型、以空间生产转型升级为主的特色小镇和以人为本引领的未来社区构成的“一核双维、三生多元”的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围绕识别因素的调整与优化为核心,趋势以增量为主转为增存并重,注重城市区位差异,协调三生空间秩序关系以提升城市活力。TOD模式通常形成空间活力触媒节点,SOD模式通过生态、经济和社会类基础设施将土地综合开发落脚到三生空间的活力集聚与提升。特色小镇模式以市场主导推动城市产业实现生产空间为主要载体的转型升级,未来社区模式注重社区主导以生活空间为主要载体注入新活力。(5)本文提出了面向城市活力的土地综合开发“理念-内涵-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响应。三生空间协调视角下的规划理念响应是面对现实问题进行底线思维树立、创新驱动转型和以人为本发展的规划理念转变,以规划体系和详细规划响应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具体实施路径包含城市土地的功能适度混合兼容、创新分期分类用地供应模式和有效改善城市住房结构体系。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规划内涵响应是协调城市更新中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社区营造主导的城市更新规划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具体实施路径包含微型空间资源的改造与活化、三生空间的有效串联与互动和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新技术应用视角下的规划编制响应是充分抓住新技术热潮带来的范式变革机遇,把握规划编制中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领域,具体实施路径包含智慧城市对土地综合开发与活力的规划融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综合开发的落地引导和城市活力监测下土地综合开发的路径差异。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病毒共感染现象普遍存在。共感染过程中,病毒复制、感染率、致病性、细胞表型、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等病毒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都会发生改变。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属于致瘤性反转录病毒,可引起被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和肿瘤发生,主要诱发髓细胞瘤,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控,主要是通过净化控制病毒的传播,但由于其独特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给家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
状态基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CBM)是建立在装备实际运行状态基础上的一种预防性维修策略。装备运维数据记录了装备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准确评价装备零部件技术状态,有效开展CBM工作的重要基础。但运维数据与零部件技术状态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如何刻画建模是实施CBM面临的困难之一。本文在研究运维数据、装备零部件技术状态以及工作与环境应力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碱土金属钙钛矿AFe O3(A=Ca,Sr,Ba)是少有的能够稳定反常高价态Fe4+离子的化合物,这些体系展示了强烈的p-d杂化效应、螺旋磁有序、半金属行为、电荷歧化以及拓扑的自旋结构等有趣物理性质,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特别是立方相BaFe O3的螺旋磁结构受磁场和化学掺杂等影响甚大,为研究高价态Fe4+化合物的物性调控提供了理想材料体系。本论文利用常压浮区熔化法单晶生长并结合特有的高温高
学位
茶因其独特的味道、香气和健康功效而得到全世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决定茶品质的风味物质主要为儿茶素、茶氨酸和咖啡碱等滋味物质,以及萜烯类等香气物质。这些风味物质的生物合成受到季节气候和叶片发育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在分子调控机制较为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作为基因转录后的关键调控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调控具有重要影响,并正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其参与茶叶风味物质合成的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
研究背景准确预测胶质瘤分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状态对于个体化的术前治疗决策至关重要。组织学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的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 grade glioma,LwGG)预后差异大,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层。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APTw)和基于速度选择脉冲的血容量成像(v
<正>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不断丰富,新媒体技术无疑已经成为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尝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引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数学体验中建立兴趣、强化参与、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凭借微课的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凭借课件的应用,展示数学基础知识;凭借白板的应用,引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凭借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丰
期刊
第一章 远处转移与非远处转移肺腺癌的分子图谱分析目的:了解肺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对于预测和降低复发率至关重要,通过肿瘤的全基因组分析为肺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方法:215名符合条件的肺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从这些患者的原发肿瘤的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FFPE)样品中提取DNA。基于二代测序,使用覆盖肺癌相关驱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全面分子分析。通过分析肿瘤基因改变,探讨有或无远处
光学和光子学的研究要点之一是探索新颖的光学现象和效应,并揭示其背后的光学原理,进而实现光场调控。近年来,许多研究将量子体系或凝聚态物理中的概念——拓扑(Topology)和非厄米(Non-Hermitian)扩展到光学体系中,发现了很多奇异的光学现象。类比固体物理的能带理论,周期光学结构中的能带同样呈现出拓扑非平庸相,即光子波函数在整条能带上体现出来的全局拓扑特性。由此兴起的拓扑光子学领域,揭示光
二氧化碳(CO2)与甲烷(CH4)作为最主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90%以上,将二者回收利用对于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环境问题有重要意义。CH4-CO2重整反应在消减两种温室气体的同时,能够产生H2和CO,是重要的转化CH4和CO2方法。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介于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之间的放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高,气体温度低,用于CH4-CO2重整反应具有能量效率高、反应条件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