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和郊区农民的子女,和城区孩子以及农村孩子相比,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其特殊性,这里的大部分学生既有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经历,深受农村传统风俗习惯的熏陶感染,又有跟随父母在城市读书,充分感受到城市灯红酒绿的物质文化,收到的物质和精神诱惑更多。这样独特的体验是城市、乡村学生都不具备的。这恰恰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教育引导得当,他们就能抵制诱惑,化压力为动力,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反之,则会抵制不住诱惑,变得不思进取,甚至还会误入歧途。而初中生本身就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发育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自制力还不够强,再加上长期以来深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又太多,无法让他们安心学习,以致于城乡结合部的很多初中生都没有形成自主的写作习惯,这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关于学生写作习惯培养的论文较多,可关注的焦点并没有对准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这一特殊的群体。而本文从他们写作习惯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缺乏自主写作习惯的原因,既有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外在的原因,又有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急功近利思想、缺少积累、语文基本功不扎实、依赖习惯和惰性心理、缺乏自信等内在方面的原因,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观察、积累、书写、修改、欣赏、分享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要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个观点,既注重课堂形式的丰富性,又充分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更要重视情感教育对这些同时具有农村和城市生活经历的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他们对人生的独特体验更容易激发起其对写作的兴趣,这些观点和对策对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自主写作习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