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得手工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繁杂的规划业务,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规划成果的科学管理、精细划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自2017年习总书记提出“合理布局,规划先行”这一理念以来,各地城市的规划设计院都进行了相应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即在一张地理底图的基础上叠加相应的规划数据,进行空间规划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本文以杭州市临安区为研究区域,基于B/S架构进行规划一张图平台的建设,平台分为业务端和指挥端。业务端研究实现规划成果的信息化管理,指挥端基于大屏可视化技术进行规划数据和规划成果的可视化展示。同时,论文还选取规划平台中的生态红线数据为矢量要素对象,研究了基于线要素的矢量数据的多尺度显示;结合Mapbox和Geo Server进行了矢量切片底图的研究;针对平台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多边形切割和多边形面积计算提出了优化策略。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一张图平台的底图研究每一个B/S架构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底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底图的访问效率和样式风格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本文以瓦片技术作为着眼点,从栅格瓦片和矢量瓦片两个层面进行了基础地图离线调用的研究。栅格方面,通过研究Python方式爬取在线的天地图栅格瓦片,获取了所选的几个层级的栅格瓦片组,对其进行了本地IIS部署,然后通过Mapbox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本地环境下栅格瓦片的调用,构建了离线化的天地图栅格底图作为一般Web GIS系统的基础底图。矢量方面,从OSM上下载了包含道路、建筑物、水系、土地利用、兴趣点、位置点等要素的矢量数据包,运用QGIS对全部数据进行了裁剪,获得了包含研究区域—临安的矢量数据集。然后通过Geo Server按要素类型逐一进行了图层服务发布,并制作了相应类型的矢量切片,最后通过编写Mapbox样式文件,以及离线部署Mapbox样式文件中的图标和字体库,实现了个性化风格的矢量底图。(2)一张图平台业务端相关技术优化在建设规划一张图平台业务端的过程中,针对矢量数据多尺度显示中线要素的多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道格拉斯法和光栏法两种矢量压缩算法的优劣性,根据Java程序实验成果,选取了光栏法作为本文的矢量压缩算法,对规划平台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数据进行了压缩,并测验了压缩前后的系统性能变化。同时,对于业务端所涉及的多边形切割问题进行了分类讨论和原理分析,针对多多边形、内外环多边形等情况进行了平台多边形切割代码的优化。另外,对于业务端中涉及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有误差的情况,通过对选取的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出了地图API中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平差改正系数,优化了系统中的面积计算值。(3)基于大屏技术的平台指挥端可视化研究与平台业务端功能实现通过研究大屏可视化技术,建设了基于大屏可视化技术的规划平台指挥端。除了一些表格、图表的可视化之外,还采取Mapbox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并引入three.js这一框架,提出了Mapbox在高度上无支撑的解决办法。整个大屏的布局采用栅格布局,采用VUE这一组件式前端开发框架进行图表和地图可视化数据的填充,通过结合矢量底图的研究成果,完成规划一张图平台在指挥端对规划成果的大屏可视化。此外,将VUE和地图API有机融合,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平台业务端多规台帐、蓝图编制、实施监督、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的可视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