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从李大钊到毛泽东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进行主义与学理相结合的研究。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原著、文本,对唯物史观有代表性贡献的人物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各个阶段人物的唯物史观研究和发展,将之与唯物史观的阶段发展特征相结合,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历史演进的逻辑链条。本文还将理顺从李大钊到毛泽东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当前唯物史观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首先要澄清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概念。唯物史观是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阶级问题等方面,但归根结底唯物史观是对人类出现以后的历史发展、社会前进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由于民彝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李大钊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并通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史学思想史》对唯物史观进行初探。在此基础上,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传播和解读的重要阶段,陈独秀通过发表文章以及对“科学”与“民主”的解读来进行传播,蔡和森则通过《社会进化史》对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进行介绍,使得他们对唯物史观有了更深入的解读。陈独秀和蔡和森相对于李大钊的理论来说更完整,现实意义更有指向性。继而唯物史观的发展进入了补充与完善的阶段,瞿秋白用“辩证唯物主义”、李达用“实践唯物论”把唯物史观的内容丰富起来,并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备的体系,这一时期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学理性十分强,为后来唯物史观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到了毛泽东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进入了创新与深化阶段,毛泽东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一致性,而且真正将唯物史观深化到对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中去。  由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由引入到发展,再到归纳创新,其历史演进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是一个十分完整的理论发展过程。唯物史观的这一理论发展过程也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用“避开所言说者的言说”来概括策兰的诗学主张,并从诗学传统与哲学反思两个方面在同传统言说方式的对比中对这一诗学主张展开深入探讨。 本文将布莱希特与保罗·策兰
在大豆集约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大豆生产田应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的基础上,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提倡化学除草,做到高效率、低残留,降低农民的
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出发,以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界取得的成果为思想前提,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生存方式的实
自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市民社会”至今,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以及当代市民社会概念。其中,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一个承上启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管理哲学是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站在哲学高度对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的交叉学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哲学尤其是先秦儒家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从现代管理哲学的视域来看,自孔子开创的“德治”、“教化”为主的人本主义管理哲学开始,经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先秦儒家完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哲学建构,成为延续两千余年的儒家管理哲学的精髓和骨干。研究先秦儒家管理哲学,可以为我们理解先秦儒家开启一个新的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传统哲学一直以“理性主义”作为自己的形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18世纪以来,浪漫主义异军突起并迅速成长为一支能够与理性主义相抗衡的哲学流派,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