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参量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因具有优良的高强高导性能、抗磨损性能以及抗高温软化性能而备受关注。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特征是在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细小的弥散强化相颗粒,弥散强化相颗粒主要特征参量包括:颗粒自身特性表征参量;颗粒在铜基体中的分布特征参量(数量、大小和间距等)。由于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具有的优越性能与弥散强化相颗粒的特征参量密不可分,因此弥散强化相颗粒特征参量的设计问题是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应用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以Al2O3、SiO2、SiC和MgO四种不同弥散相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增强相颗粒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将制备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后,对其密度、硬度、导电率和热膨胀系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研究了增强相颗粒的特征参量对复合材料密度、硬度、导电率、热膨胀系数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各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分析,以期为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在载流摩擦领域的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导电率逐渐降低,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试验范围内,当体积体积分数达到2.0%时,铜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当颗粒体积含量较小时,增强相颗粒弥散分布在Cu基体中;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纳米颗粒在铜基体晶界处出现团聚。2.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铜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在Al2O3/Cu、SiO2/Cu、SiC/Cu、MgO/Cu四种复合材料中,从100℃300℃升温过程中MgO/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Al2O3/Cu、SiO2/Cu和SiC/Cu要低,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SiO2/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低。3.在试验范围内,随着Al2O3颗粒粒径的增加,Al2O3/Cu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粒径达到200nm时,磨损率达到最低值,摩擦磨损性能提高。4.在试验范围内,铜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与颗粒的熔点及其颗粒-基体的膨胀系数的差值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颗粒熔点越高,增强相颗粒与基体的膨胀系数差值越小,则该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就越低。在载流条件下,铜基复合材料磨损表面主要以塑性变形为主,同时伴随有粘着磨损和电烧蚀磨损。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如何生产、存储、交换、传播、选择与应用信息是个人、社会组织乃至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是好的”、“技术是生产力”——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使我们忘记了
水稻纹枯病是闵行区重点监测的主要水稻病害,近年来多有重发生。通过对2008—2014年本区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年7—9月份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
当下,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我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风险性在逐年提高。我国企业要在全球经济停滞乃至衰退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上,在竞争愈加激烈、客户愈加挑剔的环境中持续盈利,企
<正>二化螟自1995年以来已在象山县连续6年大发生,其为害损失程度居水稻其他病虫之首。当地治螟药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杀虫双(单)为当家品种,至90年代初期出现防效下降的迹
<正>据专业机构最近的一项调查指出,目前有高达80%以上的人正深受脱发困扰,其中20~40岁的职业女性更是高居榜首。提及脱发的原因,除了家族遗传之外,被指控最多的就是压力。女
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α-地贫)是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使α-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人类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在我国主
本文以中小微企业的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因素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针对现有的融资渠道问题提出了政府扶持、一大帮小、民间借贷等扩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家庭是社会的生成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宏观视野,研究家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专业化"也越发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财务会计外包是全球企业发展战略趋势之一。同时,伴随着愈来愈多的商业丑闻以及公众信任度下降,社会和公众要求提
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贫困除了经济上的落后之外,权利贫困和文化贫困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现状成为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