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由懵懂到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要面对独立学习和生活,适应新的校园和社会环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考验,更要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目标,规划职业方向。如果缺乏适时的调整和引导,在多重考验之中大学生们可能难以调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我价值感难以建立,容易产生较重的心理负荷,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突出大学生自尊、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角度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与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了《自尊量表(SES)》、《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三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湖南师范大学一到四年级的529本科生组成的随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自尊、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都不高;2.大学生自尊、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且高年级大学生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3.自我同一性在自尊和心理健康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同一性完成状态在自尊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